来源: 最后更新:22-09-14 12:01:55
面对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家长该怎么做?孩子背后这些不良行为到底暗示什么?下面来看看关于孩子脾气的那些事儿。
女儿从入园前的早教起,就不愿与人打招呼,遇到同学总是绕道而行,现在幼儿园大班了,碰到熟人依旧不爱打招呼,比较高冷,同学跟她讲话也不爱回应。妈妈一遍遍地讲道理,拜托老师课堂上多提问孩子等都不管用,孩子的脾气越来越糟糕,不仅做事拖拉,动不动就对别人大吼大叫。
最近一年,还慢慢有了“啃指甲”的坏习惯,好好的一手指甲,被啃得坑坑洼洼的。
妈妈不知道:孩子这是怎么了?如何才能帮助她与伙伴友好地交流,并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自从有了孩子,孩子的表现,那就是家长的一张名片。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家人、朋友、亲戚,特别容易把目光集中到妈妈的身上,无形中给到妈妈难以承受的压力。
于是,那些能大大方方与人交谈的孩子家长,会感到特别得意,有时候虽然嘴巴上说着谦虚之辞,眼中却抑制不住闪耀着喜悦的光芒;而那些扭扭捏捏,怕生害羞的孩子家长,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自觉地,就把承载在自己身上的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于是一个劲儿地教育孩子,想要推动他们与人对话。
一、愤怒,是因为不被理解
案例中的小女孩,已经出现了脾气暴躁,以及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攻击向外:对他人大吼大叫。攻击向内:啃自己的指甲。
那么,导致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当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与人交往的时候,妈妈一个劲儿地催促自己,不问青红皂白地教育自己,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妈妈理解。
在家,被妈妈催促;在学校,被老师逼迫。于是,心中就升起了两股“愤怒”:恨自己无能,恨别人不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而当自己向外表达这份愤怒的时候,又被告知不被允许,于是只能“攻击向内”转而通过“啃指甲”来表达。
二、退缩,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孩子表现退缩,往往是安全感缺乏的表现。
社会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孩子需要确认并学习“怎么用一个人的身份去跟别人交往”,“和别人交往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对方会怎么对待自己”。如果这些问题心里还没有底,就会感到害怕,这很正常。
如果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等到孩子慢慢通过观察、了解、小步的尝试,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馈,从而一次次地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心里慢慢有把握,安全感足够之后,自然会有兴趣去交朋友。
但家长如果因为心中的焦虑,一味地催促孩子,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因为产生情绪抵抗,而丧失了慢慢尝试经验,于是就一再地卡在了这里,让她的社会化进程难以推进下去。
那么,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作为家长又要如何做呢?
接纳孩子的天性
每当我们面对孩子带有退缩的行为,总是难以接受,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外向的性格有着天然的优势。于是,孩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是大家所希望的。
内向性格,就不好吗?有时候,看似理所应当的事情,其实未必准确。或许很少有人知道: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那些被我们所熟知的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内向性格并不是自卑、胆小、怯懦的,而只是跟外向性格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内向的孩子,很专注,又有深度。内向的孩子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中沉思、自省。他们会把自己对周围的人、事、物的观察,经过自己的判断得出一个结论,是“心里最有主意”的孩子。
内向的孩子,最会聆听,最有同理心。很多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内向的孩子会没朋友。从朋友的数量上来说,内向的孩子的确没有太多朋友,但在朋友的质量上,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拥有知心朋友。
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不喜欢说话,但常常一语中的,凡事有理有据;可能不喜欢社交,但值得信赖,能获得深度人脉。
当我们对内向的孩子,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爸爸妈妈是否感觉,孩子具有“内向”的个性并不是一件坏事,也就没那么焦虑了,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更有耐心了呢?
尊重孩子的节奏
每个孩子,都是一株独一无二的花朵,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而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陪伴与尊重。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朋友:
妈妈带他去上音乐课,他很害羞,整个学期都没有进教室,只是在门外看着,这位妈妈在我的指导下,只做了一件事:每次都陪他在门外观看,直到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小朋友终于愿意走进教室,妈妈本想这学期的课都浪费了,重新再上一次吧,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一开口,把这一学期所学的歌曲统统都唱了一遍,妈妈才发现,原来孩子虽然一直在门口,一直没有开口,但他一直都在学习。所以,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并不是孩子一定要进入教室,才有学习,孩子无时不刻都在看、都在听,都在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内向孩子孩子的社会化成长能否顺利,爸爸妈妈的态度至关重要。
陪伴孩子的艺术
妈妈说的话,究竟对孩子是鼓励、还是施压,孩子是否听得进,这和亲子间的关系如何,关系很大。
妈妈既要上班、回家又要带孩子,时间本来就不多。一方面,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另一方面,亲子陪伴的质量是否高,十分关键。
陪伴孩子,要注重“互动性”。这个要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来说:同样是亲子共读。妈妈为孩子朗读绘本,孩子只是在那里听着,这属于“低互动”的陪伴;如果可以将熟悉的绘本,与孩子通过‘人偶角色扮演”的形式共同演绎出来,就是一种“高互动”的陪伴了。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当中,锻炼到了孩子与人交往,所需的表达能力。
当我们和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玩到一起的时候,当亲子间的关系拉近了的时候,那么我们说什么,孩子都更愿意听,对于孩子的教导,也就会变的更加有效了。
人的天性就是渴望与人链接,相信只要做好了以上三点,内向的孩子也一定能够慢慢融入到集体当中。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