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4-01-28 12:04:47
冉守训
我们中牟县地处华夏腹地,乃书香之域,礼仪之邦,中牟“民性刚淳相伴,士读诗书,民务稼穑,安贫乐道,不求闻达”(旧中牟县志语)。勤劳、朴实的中牟人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的中牟历史和文化。然而,在漫长的旧时代,这里并非物阜民安,而是水、旱、风、沙,灾害频繁,加之匪劫兵燹,人民群众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他们为了择吉避凶,求得福寿安宁,出于对各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恐惧心理,采取了许多积极应对和消极防范的办法,世代相传,渐渐形成了能够约束人们言行的戒律,这就是民间的禁忌风俗。它是中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们求吉祥,求幸福,求安康的良苦用心。对待民间的禁忌风俗,我们既要看到它愚昧、迷信和缺乏科学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从客观上符合人们需要,规范社会道德的积极一面。
笔者祖居中牟,热爱中牟,熟悉中牟,加之自己酷爱写作,对中牟民俗风情有所关注和研究,收集了一些有关民间禁忌方面的资料,现加以整理,奉献给读者。在此我想说明两点:一、俗言“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由于我是县北人,所写禁忌内容多出于县北,可能与县南的一些民俗不尽相同,也可能有不确切处,敬希有识之士加以补充、指正。二、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知法度、明礼仪,以国家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为行为准则,对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禁忌风俗,应批判地接受,或只作为资料参考,切不可照学照搬。
服饰禁忌
人们的服饰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中牟人民在服饰方面素有朴实、节俭的美德,“吃饭穿衣量家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民谚,足以证明这一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牟民间除少数富足之家穿绸缎和洋布外,一般百姓几乎家家纺花织布,织出的布称“粗布”或“棉布”,将布送往“染坊”或自己红膠泥、石榴叶、芝麻杆叶捣碎做成颜料,染成土色,
黑兰色
做衣服,尽管布料粗糙,颜色不佳,但在穿着上仍讲究衣冠整齐,干净合体,禁忌窝囊、邋遢;也鄙视那些吃嘴不做活、穿得花里胡哨或妖里妖气的人,称他们是“瞎烧”、“衣裳架子”。
在服饰颜色方面,民间以红色、紫色为贵色,以黑色白色为凶色。喜庆之日如婚嫁节寿宜穿红、紫色衣服,忌穿一身白衣或白鞋。反之,如丧葬之时,只戴黑纱、穿白孝衣和白鞋,忌穿红、紫色衣服和以红紫为主色的花衣。此外,民间还忌穿绿衣和戴绿帽子,因为过去只有妓女、优伶等“贱业”中人才着绿色,又以龟头为绿色,称此等人为乌龟。穿绿衣戴绿帽子,意味着家中有妻子卖淫和不正经,是极大的
污辱
,故忌之。
旧时的服饰款式,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之说,主要是出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观念。现时有些年轻女子,穿衣时故意把脐露出,以为有“性感”,虽招至不少人的白眼,只能理解为时代不同了,审美观点不一样了,似也无可厚非。忌讳衣服的下摆有毛边,说那是丧服的样式,恐不吉利。又忌讳衣服扣子为双数,俗说“四六不成材”,缀五个为“五子登科”,缀九个为“九连登”,缀十三个为“十三太保”。
不仅在服饰的颜色、款式方面有许多禁忌,连衣服的缝补和放置上也有禁忌,如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说是怕别人做贼攀扯或诬陷自己。母亲在给孩子缝补身上的衣服时,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就身连,就身缝,谁家做贼敢攀俺,叫他屙血吐脓。”给孩子穿在身上的衣服缝扣子也有计较,让嘴里衔根小棍子,说这样孩子不会变成哑巴。忌夜间把妇女和孩子的衣物晾置在室外,怕“贼星”(流星)落在上边,招致“祸害”;忌把孩子的衣服在夜间搭在高处,俗称“离地三尺有鬼神”会给孩子带来“灾星”。
饮食禁忌
旧时代,中牟老百姓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穷困日子,如遇年景不好,还得携儿带女逃荒要饭,因此,深知“粒粒皆辛苦”、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的道理,在饮食方面没有过高的奢求,而是对食物倍加节约和珍惜。在吃饭时,忌饭粒抛撒在地上,如不慎掉落,要捡起来吹一吹或擦擦再吃,否则将会“遭罪”,忌吃过饭碗底有残饭,“一米做三光,十米吃了不心慌,”以此来教育子女。忌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因为乞丐讨饭时才这样敲的,端饭碗的手势一般是五指自然捧着碗,禁用单手平托碗底,又忌用手攥着碗边,这些都被认为是“穷相”和“穷气”。还忌讳倒扣碗于饭桌上,因为生病服汤药的人才这样作,表示不再生病服药。还讲究吃饭时一双筷子要一般齐,不要一长一短,否则会令人想起“三长两短”的不吉利话。
还有拒食不洁或神圣之物的禁忌,有“狗肉不上席,老鳖不上桌”之说,因狗吃屎,老鳖吃动物尸体,都认为是不洁之物,故而拒食其肉。也禁吃猫肉、蛇肉,猫会捕鼠除害,对人百依百顺,食其肉于心不忍;蛇被认为是“神虫”,有“一蛇九命”之说,杀害并食其肉怕遭到报复。
在饮水方面,习惯于端午节太阳未出来时,采集桑、枣、梨叶或割“猫儿眼”(一种草木植物)当茶叶,忌饮未烧开的水,“乌嘟水”(太阳晒热的水),认为喝这些水会肚痛、泻肚甚至得大病。
居住禁忌
农民居家过日子,都把自己的宅地和房舍视为“含糊不得”的大事,因以往人们迷信,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导致人的命运的吉凶祸福。因此,如果要新“扎庄”(选宅基)一般要先请“风水先儿”来看风水,以求神佑,避鬼祟、躲战乱、图清静、多生殖、无讼争为选宅条件,禁选择寺庙、祠堂旧址、草木不生处、大路当冲处和“绝户头”(无儿无女者)遗宅等处。选宅还有一个大禁忌便是“太岁”。“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谚语几乎尽人皆知,但“太岁”究竟是什么?却知者甚少。据“风水先儿”称天上有“岁星”(即木星),地下有“太岁”,两相对应,关系密切。可以根据“岁星”的位置推测地下“太岁”的方位,如在“太岁”方位兴工动土,便会掘到蠕动的球样的土块,这便是“太岁”。它是一种凶煞神,会令人遭灾。我看过一本古书,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莱州即墨县有百姓五丰兄弟三人,丰不相信方位所忌,尝于‘太岁’之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斗,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出,丰慎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日内悉暴卒,惟一女存焉。”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按现代的科学论证,“太岁”实为一种白膜菌,只因当时无力解释才附会出“太岁”凶神的传说。
新宅地选定之后,还要根据自然地形、地貌、水流方向、气候特征等方面决定“大向”,总的要求是,要顺势,忌逆势,一般规则是坐北朝南的“负阴抱阳”格局,最忌的是地势上南高北低,看上去极不顺眼,有“前(南)高后(北)低,主寡妇孤儿,门户必败”,“后(北)高前(南)低,家业兴旺,主多牛马”之谚。
营造房舍也有许多禁忌。最忌讳的是大门直冲着路,俗言“大路为剑,小路为箭”都能杀人,易遇到意外之祸,很不吉利。
破解的方法是找一块砖头,刻上“泰山石敢当”、“姜太公在此”字样,用朱砂,涂红,垒到大厅处或屋山墙上,作为“镇物”。大门一般立于南,东南及东三方,俗谓“三吉方”,又以东南为最佳,俗称“青龙门”。忌大门正对着堂屋门,“门对门,不打官司就死人”。若不能避,需于门内垒影壁墙,以挡避“邪物”之侵袭。
在大门前忌种大树,在树种选择上,有民谣:“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门前不栽鬼拍手”。桑与丧谐音,柳为坟台上栽“大枋”的树种;“鬼拍手”指杨树,高大招风,其叶迎风作响,似人拍手,居家不能安静,故有此谣。忌院内厨房旁栽植葡萄树,说葡萄树根延伸至厨房内会“倒人口”等等。
以往农家做饭靠烧柴草,因此垒锅台也有禁忌,忌锅台口面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认为火口朝东西,犯了“烧东西”的不祥,火口朝南,“向南烧,燎日头”也不吉利,只有火口朝北为好,“座南烧北,金银大堆。”
行旅禁忌
旧时的农民除日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外,有时也会因事外出,近如走亲访友,远如经商或逃荒要饭。为了出门在外平安无事,逢凶化吉,颇有许多禁忌。出外行旅的第一件要事是选择一个出行的吉日,忌黑道日出门,按照我县农村的传统说法,是“三六九,出门走”,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能出远门,更不能在外住宿。逢“七”的日子不可启程,逢“八”的日子不可到家,俗谓“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十三日忌出远门,因为十三与“失散”谐音,正月十三与以后的每月递前二日为“杨公忌”(杨公何许人,不得而知),即: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相隔均为二十八天,这些日子都忌离家出门。
俗言“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出门之人矮三分”,都说明出门在外人地两生,可能会遭遇不测,需处处谨慎小心。在夜间行路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不能答应,也不能回头看,可能是妖魔鬼怪或歹人在试探。行路时忌走“乱葬坟”、“荒草狐坡处”,因这些地方都隐藏鬼怪和坏人。还忌讳行路时遇上送葬的,若遇上躲避不及,应将衣帽脱下,拍打数次,以为破解。在外吃饭时,要小心不要打破了碗,不要把筷子掉落地下,这样会应照“丢了饭碗”,在外住店或借宿时,要关好门窗,切忌开着门窗睡觉;起床后,不要站在和坐在人家的门槛上,以免引起主人的反感。
语言禁忌
一、忌说粗话、脏话、嘴里不干不净,一句话两头带“口头语儿”,显得既粗野又无教养;二忌说话“不照路数”,“东一锒头西一斧”,被人们叽笑为“不精细”或“二百五”;三忌说对人不尊重、不礼貌的亵渎性的话,“秃子面前不说疮”,“瞎子面前不说光”;四、忌在儿童面前说不该说的话,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有一农村老头带着七八岁的小孙子去瞧朋友,到了朋友家,朋友的女儿赶快出来搬凳子、倒茶。老头问:“这是你的小女儿?”朋友答:“是呀!”老头感叹道:“几年不见,长成大闺女啦!”小孙子一听“大闺女”三字,马上拖着长腔念道“大闺女,小媳妇儿,都来看我的小老鼠儿,叫你看,你不看,扎出毛羽儿不能见!”老头一听大煞风景,一把掌把小孙子打哭,那孩子一边抽抽噎噎地哭,一边十分抱屈地说:“大人说咧,我学咧!”
在日常在生活中,人们都不愿听“晦气”的话,惟恐这些话会招致凶祸真的来临。当遇到不祥之事说不行时,常用别的话来替代,如成年人死了,忌说“死”,而说“老了”,“过世了”,小孩子死了,要说“没成人”,“扔了”等。有些涉及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话,说出来有伤大雅,羞于启齿,便用“混沌语”来应付。如性器官用“裤裆里”或“底下”来代替,性行为用“办事”、“同床”来代替,对妇女月经也不直说,说成是“来身上啦”等等。
年龄禁忌
一日,有两个农村老翁坐在南墙根晒太阳,闲谈中,甲翁问乙翁多大年纪,乙翁答:“过了年七十四岁。”乙翁反问甲翁高寿,甲翁略加思索,答曰:“差几个月不到八十五。”这两位老翁各卖了一个坎儿,乙翁不说自己七十三,甲翁不说自己八十四,这是为什么呢?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孟子卒年八十四岁,人们认为这两个年龄是人生的“损头”。说出来很不吉利。有“老婆言”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两个年龄,连圣人都躲不过,何况一般平民百姓呢?
在年龄上,民间还忌讳说自己四十五,据说这一习俗与包拯有关。相传老包奉命到陈州放粮,中途遇盗,被困于城内,他乔妆打扮成“王八”混出城外,才幸免于难。其年老包正好四十五岁,后人认定此年龄必有厄运,故讳言之。过去有一出豫剧名《老包扮王八》演绎的即此典故。
天象禁忌
我小时遇到的两个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一个夏天的夜里,拉一张芦席铺在院中乘凉,此时为“下半月”,繁星满天,母亲指着天上的星星教我哪是织女星、哪是牛郎星……忽然一道白光从西边天际划过,一闪一明,母亲急忙“啐”、“啐”吐了两口唾沫,说:“贼星,贼星”接着告诉我:天上一颗星,地下一口丁,贼星落在哪里,哪里就会死人。大贼星死朝廷、大官,小贼星死平民百姓,朝它唾几口唾沫,它就不敢在此地降落了。还有一次,我随姐姐在村北地里拾豆,忽见从东到西过来一阵旋风,滴溜滴溜地打着转,卷得豆叶朝天上飞,姐姐急忙拉住我,朝旋风吐了几口唾沫,骂道:“呸、呸!旋风鬼,拿麻杆,敲它的腿……”说旋风是野鬼,专找“晦气人”,骂它几句,它就跑了。以上两个场景说明,当时老百姓对一些自然现象由不解到恐惧的心理,由此而产生了许多禁忌。在诸多禁忌中,不少星宿都有一个民俗的名字,如慧星又叫妖星、扫帚星,流星又叫贼星等等。仿佛日、月、星辰、风雪、雷雹等都与他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有一定关系,它们会给人间带来灾祸。如天上的虹,中牟人都称“酱”,有“东酱日头西酱雨,南酱出来卖儿女,北酱出来头落地”的民谣。对雷电更是闻而生畏,“八月响雷,遍地是贼”,“正月响雷坟谷堆,二月打雷粪谷堆,三月响雷麦谷堆”人人皆知。也有人认为雷是天神下界,专抓妖精和无恶不作的坏人或对父母忤逆的不孝之辈,因此响炸雷时禁忌点灯,禁忌打开门窗,惟恐妖精跑进屋来,又恐雷公抓错了人。
农事禁忌
“中牟从来地苦硗,半是黄沙半是茅,日夜勤勤输公府,半年不办朝夕肴”,这是邑人、清翰林院检讨冉觐祖的诗作《伤田稼》中的联句,真实再现旧时中牟百姓的苦难窘迫生活。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怕天地,怕风雨,怕神鬼,怕人祸,只怕触犯了哪个,惹得连起码的穷日子也过不下去,因此处处,事事谨慎小心,在农事活动中产生了诸多禁忌。
就四季而言,春为一年之首,和风细雨,繁花似锦,他们用“桃花开,杏花败,别叫梨花姐姐撵上来”的歌谣,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但同时也牢记“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积极备耕,不失时机的投入春耕生产。夏季农活集中,又苦热难当,农民们自己告诫自己,“麦熟一晌,蚕老一时”,“春争日,夏争时,五黄六月争回楼耧”,及时搞好夏收夏种。秋季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秋收、秋种、秋管、称作“三秋”,“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民们遵循着祖传的种地规律和经验,投入全部精力管秋种麦。冬季朔风劲吹,雪花飘舞,“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头枕蒸馍睡”,喜悦之中积极备耕,准备来年大干一场。在这些农事活动中,虽然并未言明要禁忌什么,而是用农谚“警示”自己要做好什么,把许多禁忌都包含在行动之中了。
尽管如此,在农事活动中也忌讳某些言行,如庄稼收到场,大户人家不许妇女和儿童进场,尤其在起场扬场时,也忌讳坐在磙上,认为这样会亵渎五谷神。忌讳别人说这一场会打多少,也不许说“粮食快收完了”之类的话。
娶亲禁忌
旧时农村娶亲,有钱人家套一辆或两辆铁镏车,车上用席搭成彩棚(俗称不楞车),套上大骡大马,骡马脖子上挂銮铃,一路爽爽郎郎,甚是威风;小户人家一般用木橛车,车上套三个小皮牛,牛角上挂彩红,同样喜气洋洋。新媳妇娶到家,拜花堂之前,会有主事人向围观看热闹的街坊大声宣布:属相不合者不要靠前,所谓属相不合,是生肖十二个属相按地支以次相对,配搭成双,其中地支六冲,地支六害为“凶”(不合)。地支六冲为: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已亥相冲地六之害为: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己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此外,还忌寡妇和穿丧服的人在场。新婚当日,新媳妇忌大小便,有个歇后语叫“新媳妇的屁—零挤啦”即指此。
丧葬禁忌
人死之后,不能让鸡、狗、猫接近尸体,避免“诈尸”;报丧不能捎信;戴孝帽不能进别人家。
有三种人死后不能入老坟:一辈子未娶过老婆的人;未成年的孩子;罪恶昭彰、民愤极大、被杀或自尽的人。
个别地方有榆木不作棺的禁忌。一说是“榆”与“鱼”谐音,人死后钻“鱼”肚里了;一说是因榆木材质坚硬,条理不顺,有“榆木疙瘩不开窍”之说,恐下辈子孙不知理,不聪明,一说榆皮、榆叶、榆钱皆可食,易遭虫蛀。
有些姓氏忌“号月”埋人,如“张王李赵,陆(六)腊月为号”,若在这些月份死了人,应先在坟地用砖“丘”起来,过了“号月”再举行殡葬仪式。
居丧期间,男女孝子视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衣、戴孝帽、穿白鞋、不理发、不同房、不走亲访友、不参加饮宴等。
动物禁忌
对动物的禁忌,有的忌食其肉,有的忌闻其声等。牛、驴、骡、马是农家饲养的主要牲畜,尤其是牛,那时是农家的“半拉家业”,弄不好会倾家荡产,所以对牛倍加爱护,有“春打六九头,犁地使死牛”的警示,又有“楝花开,老牛灾”的提醒。而对于驴,不知为什么,都把它视为不祥之物,半夜听见驴叫,以为驴看见了鬼;如驴跑到别家,别家会毫不客气地把驴尾剪去一截,借以避邪。狗与人们生活密切,但许多人对狗并无好感,以为“狗眼向上”,看不起穷人,有“狗咬挎篮的,巴结有钱的”谚语为证。狗夜哭,认为将有死丧之灾;狗前足离地,直起身子,叫作“狗作揖”,是不祥之兆。认为老鼠能掐会算,善知吉凶,所以不敢背后说它的坏话,怕其咬坏东西进行报复。还有一些鸟类的叫声,那时人是忌讳听到的,如听见乌鸦的叫声,认为要遇到倒霉事,要大骂“破嘴老鸹(乌鸦)挨一枪”,将其驱走。咕咕喵(猫头鹰)是阎王爷的狗,它在哪里叫,哪里就会死人,尤其在深更半夜听到它凄历的笑声,更令人身上起鸡皮疙瘩。还有一种叫“割谷虫”的鸟,总是一对儿一前一后的在天上飞,前边的一只“割谷,割谷”地叫,被人们意解为“割谷,割谷,大麦先熟,小麦黄梢,饿死鳖羔”,紧接着后边的一只会发出“嘀、嘀、嘀、嘀”一连串的笑声,人们认为是在青黄不接时期对穷人的奚落和嘲笑。
植物禁忌
俗以为特别高大的树会成精,或大树上住有鬼神而产生敬畏,不敢砍伐。我小时候,村西南角一棵大柳树,树粗需三个人才能搂住,枝叶特别茂盛,树上黑咕隆咚十分吓人。因大柳树的主人姓王,村人都称“王柳树”。传说树上住有大仙,烧香上供的络绎不绝。解放后土改时,有位驻村工作队队员找了三个富农分子,令他们把大树出了(为了破除迷信)。那三个富分子见四下无人,便跪在树前祷告:“大仙爷请你搬搬家,俺不来要挨斗,千万别怪俺弟仨“。后来三个人一齐喊头疼,才停止了出树。头疼是假三个人使的脱身计是真,不管怎么说总算保住了那棵大柳树。
行业禁忌
一、商人。担挑做小买卖的,忌别人从自己用的扁担上跨过,尤其是女人跨过,以为“骚气”;坐店经商的,忌早晨第一宗买卖不成交,怕带来一天生意不顺利。开药店、棺材店的商人,送客时忌说:“下次还来”,否则顾客以为是在“霉气”自己。二、艄工。在船上忌说“翻”、“沉”等字眼,遇到姓陈的,要说姓“耳东”,忌别人称自己“老板”,因老板不结实,易散架翻船。三、木工。忌别人摸他的斧、墨斗和尺子,俗言有三样东西不许摸—木匠的斧子、陌生人的包、大闺女的腰。四、读书人。读书人认为字很珍贵,忌讳烧带字的纸,也忌讳用有字的纸擦屁股,这样有污圣人。五、剃头的。过去称“割脚、剃头、王八、戏子、吹鼓手”为“贱业”。因此,剃头的不叫剃头,而美其名曰“割黑草”。传说古时县南有一书生考中秀才,当地士绅以其祖上是剃头的,出身低贱不能科考,将其告上县衙。知县受了书生的贿赂,问士绅告他什么,士绅说“他祖上是割黑草的!”知县把惊堂木一拍,厉声说道:“本县祖上也是割黑草的!”吓得士绅不敢再吱声,诺诺而退。
起名禁忌
孩子出生后,一般先由父母或其他长辈起名。谓之“小名”、“乳名”,入学读书后,由教学先生起“大名”。旧时书香之家给孩子起名比较讲究,按家族辈分起名较多,也有按出生年月、季节、地点起名的;农户人家给孩子起名,一般是粪钗箩头、飞禽走兽这类;女的一般是枝、叶、花、草等,结婚后,则羞于叫自己的乳名,常以婆家和娘家的姓氏称之。无论男女在起名时,都忌讳和长辈、同村人重名,也忌讳和历史上的皇帝或名人重名(谐音、同音也要避免)。某村有一姓蒋的青年,乳名叫结实,有一次被抓壮丁当兵,长官登记其姓名,他说叫蒋结实,长官一听大怒,骂道:“看你那屌样,竟敢与蒋委员长同名。”当即被打了两个耳光,并被勒令改名:蒋小狗。我在开封上学时,有同学叫“闫松”,每次点名,皆引起哄堂大笑,后改名闫长松。
节日禁忌
一年中传统节日很多,最喜庆、热闹的莫过于春节。“二十三,祭灶官”,腊月二十三“祭灶”拉开了过春节的序幕。“祭灶”是送灶王爷上天,祈求灶王爷向玉皇大帝说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平安吉祥,希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中牟民间有“男不愿月,女不祭灶”之忌。为什么不让女的“祭灶”呢?其中原因有两说,一说灶王爷是男的,男女授受不亲,故应避之;一说女的说话不检点,家长里短,不知深浅,怕说错了话会被灶王爷带到天上,于家不利。这当然是轻视妇女之说,也同时证明“祭灶”是非常严肃的。不过,也有人敢在“祭灶”时和灶王爷开个玩笑:县北有个姓王的说坠子书的艺人,家境不怎么好,二十三晚上“祭灶”本应抱只红公鸡过来,他家没喂公鸡,也不愿买,于是突发奇想,抱来个鸭子。他会说坠子书,遂打起韵板唱道:“一碗凉水一棵葱,打发你佬上天宫,你佬对给他老讲,就说我老大不行,有心买个枣红马,手里没钱买不成。我给你牵来鸭嘴兽,泥里水里都能行。”被别人听见,传为笑柄,从此得了个外号——水鸭儿。
腊月的最后一天,民间以为是天神下界,阴间鬼怪扰乱人间之日,既要祭祀神仙,又要防范鬼怪,所以禁忌繁多。如禁说鬼、杀、死等不吉利的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骂人说话;忌随地大小便和泼污水;忌将酒、灯、油放在地上等。睡前要在门口放上“绊门棍”,以防鬼怪入门。“起五更”时不能叫名字,说是闫王爷拿着生死簿找人,若被闫王爷记下来,会损寿限。正月初一早晨,不能抱柴禾,挑水和向外扫垃圾……
大年初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观人间万象,赏天地生机,相互祝寿拜年,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从这天起,人们暂停劳作,男子忌下地干活,女子禁做针线……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便被解除,所以称作“破五”。到了初七,俗传“老鼠嫁女”,这一天妇女不能用剪;忌开启箱柜;晚上要早早睡觉,怕惊动了老鼠,“你扰它一天,它忧你一年”。以后的各传统节日,几乎都多少有些禁忌,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其它禁忌
婚姻禁忌忌同姓通婚,姨表通婚。婚期忌单日,俗言好事成双,婚嫁乃男女双方之喜,若在单日结婚,意味不吉利,故婚期多选择双日。忌结婚礼品送单数,如果送单数礼品,主人一定会不高兴,因此送结婚礼品应成双成对。
服药禁忌过去人们患病多服用中药,煎药时忌砂锅盖盖子,忌用筷子搅,有的还要在砂锅上放把剪子,说如此可以“避邪”。服药之后,忌药渣子乱倒,不能倒在粪堆上、厕所里,“倒高不倒低”,应将药渣子倒在墙上,药砂锅也扣在墙上,让千人看,万人瞧,使病魔快快离去,永不再来。
探病禁忌探望病人忌带梨,因梨与“离”同音,不吉利;忌下午去探望病人,下午属阴,这样反会加重患者病情。
忌婴幼儿夜啼婴幼儿夜里哭闹不止,父母着急,不查是何原因,亦不找医生,而是用红纸写几张贴子,上写“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贴在路边的墙上或大树上,意在托众人驱除家中的“鬼崇”。这当然无济于事。某村有婴幼儿夜里啼哭不止者,写贴子无效,后掀开被褥一看,幼儿睡的单子下竟有两个蒺藜。
夜忌旧社会人们迷信鬼神,认为夜色茫茫,正是妖魔鬼怪活动之时,为避祸消灾,有以下忌讳:一灯下不说鬼,怕说曹操曹操就到,又怕孩子们听了害怕睡不着觉;二灯下不照镜,怕在镜中看到鬼影;三夜间妇女不梳头,“夜梳头,鬼来勾”。四夜里不随便开门。夜间如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过三声不能答应,怕鬼怪随声音溜进门来。五不说“起五更”,如需“起五更”外出,头天晚上不能对别人讲,怕鸡子不叫赶路时会遇上“背背鬼”。
祭礼禁忌中牟人民逢年过节时有祭祀祖先的习惯,通过祭祖,一方面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一方面抒发自己祈富求福的心愿。祭祀祖先时要表情严肃、凝重,禁忌交谈、戏笑,禁忌有月经的女人、孕妇、产妇、婴儿、穿孝服者和受刑罚者参加。祭品也有求吉避凶的讲究,如用鱼不用鸡,即是为取“有余(鱼)无饥(鸡)”之意,供菜喜用豆腐,用“腐”与“富”、“福”谐音,象征财星高照。对祭器和祖先牌位忌乱摸乱动,否则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不敬;禁忌跨越祭祀的一切祭品,否则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侮辱、亵渎。
忌争食头碗饭菜中牟民间有一良好习惯,就是一日三餐要把头一碗饭菜用双手捧着恭恭敬敬地端给家中长辈或老人,忌年轻人或娇生惯养的小儿争食,更不能让老人吃残茶剩饭。这一习惯,表现了人们尊老、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
2024德阳圣诞元旦活动有哪些? 2021德阳元宵节活动德阳文化精彩纷呈,精彩活动不容错过!2023年12月21日至24日,德阳文德
2023大庆圣诞情侣约会地点推荐(大庆适合情侣吃饭的餐厅) 完达山被曝光涉嫌“早产奶” 当天的奶提前三天已生产好 雀巢同一款奶粉 差价高达42元 美素奶粉换新装 同款奶粉差价高达到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