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7-29 08:02:19
1、惟妙惟肖的汉族狮子舞文化
2、惟妙惟肖的重庆巴渝文化
3、惟妙惟肖的彝族“跳菜”文化
4、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文化
5、惟妙惟肖的山东枣梆文化
6、猜你喜欢:
汉族文化博大精深,汉族狮子舞是原始生活中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形成的。狮子在所有动物中是王者的地位,这也表明人们对强大力量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狮子舞是由人们仿制出一种狮子服饰,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舞蹈,它是人们一般在盛大喜庆的节日时表演的。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
汉族舞蹈
“狮舞”除以上表演形态外,还有至今流传在陕西省城固县的“狮舞”一绝:“笑和尚耍狮”。这个由笑和尚与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赎罪狮子间的戏剧性表演,过去达108段之多。其表演既可令人啼笑皆非,又可见人性化狮子的精彩表演,是当地人们春节时最为盼切的节目。
其中,最精彩的段子《懒婆娘抢场》,是述说秋收时节,人们都在忙于打麦扬场、收获归仓。而由大头和尚扮演的“懒婆娘”,却早上起来磨磨蹭蹭地穿衣洗脸、梳头打扮,拿着镜子左照右看,懒得去场院干活。
而在为尽快赎罪狮子的多次催促下,懒婆娘才百般无奈地挑起箩筐来到场上。由于勤奋狮子的帮助,麦子很快打完了一半,这时懒婆娘的困劲儿又上来了。天有不测风云,忽然雷声滚滚,但懒婆娘倒在席子上竟打起鼾来,丝毫不顾风雨将至。
狮子看着即将被雨水冲走的麦子,心急如焚催促着懒婆娘赶快起来,但难以生效。狮子在忍无可忍之下,只得用利齿去咬她的脚跟、扯她的席子,才把懒婆娘叫起来抢收完场上的麦子。懒婆娘与狮子在表演中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反串懒婆娘惟妙惟肖的作态,达到引人入胜的地步。表演完毕,笑和尚还以各种姿态展现写有祝贺吉庆语言的字幅向人们祝贺新春,迎来人们无限的欢喜与欣慰。
临北狮子舞,主要北乡及周边乡镇。临北狮子舞兼有南北方狮子舞的特点,形神兼备,带有浓郁的淮河文化特色,属中间地带的狮子,颜色以青为主,又称绿狮。舞蹈动作欢快简捷,配器生动流畅,通过狮子的扑、闪、腾、挪,把狮子的兽性与灵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舞狮人通过抓痒、亲昵等动作,把狮子的喜、怒、哀、乐喧染得恰如其分,通常有单狮表演、双狮及4只狮子以上的群狮表演。
您可能还会喜欢: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土族民间运动
独具特色的畲族饮食文化,畲族乌米饭
仫佬族的民俗戏曲:彩调
学习学习土家族丧葬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一种非常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他是指拔足与巴国在历史的发展当中行程的一种地域性的文化。那么,大家对于这种惟妙惟肖的重庆巴渝文化了解有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重庆)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
重庆的简称“渝”和“巴”,别称巴渝、山城、渝都、雾都、桥都。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商贸发达,交流频繁,旅人来往如鲫。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从而形成了发达的饮食文化,人文文化等。
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长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弯弯曲曲穿行在巴山丛中。自古至今的重庆人,在歌吟爱情生活时,往往离不开对水的咏叹。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巴渝文化悠久绵长,巴渝历史厚重独特,时间的云烟虽已散去,但先民活动的遗迹却凝固在一座座城镇上。在距今五千年前,巫咸部落就在巫溪县宁厂镇繁衍生息,他们利用自然的盐泉煮制食盐,然后北跨秦岭,南走吴楚,贩盐牟利,他们沟通各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巫山县大昌镇地处风光旖旎的小三峡大宁河,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辛勤劳作,这里出土了不少那时的历史文物就是明证。
巴渝十二景,顾名思义,就是重庆境内的十二处景色亮点。随着时代变迁,“巴渝”的地域概念也在变迁,“巴渝十二景”迄今为止共有两个官方版本,并即将产生第三个版本。以示区别,分别称为老巴渝十二景,新巴渝十二景和直辖巴渝十二景。包括缙岭云霞、北泉温泳、独钓中原、大足石刻、四面飞瀑、南山醉花、统景峡猿、南塘溪趣、歌乐灵音、山城灯海、长湖浪屿、朝天汇流),后10名称为“重庆小十景”(冠鹅抚天、华岩洞天、佛图遗隘、巴渝榕荫、金佛潮吟、巴岳游龙、五布竖屏、鼓坪石阵、古剑鸡鸣、涞滩古韵。
重庆代表性的着名画家有罗中立,庞茂琨,朱宣咸,苏葆桢等;国际知名青年钢琴家李云迪;着名诗人何其芳;代表性的作家有小说家黄济人,戏剧家张昌达诗评家吕进,文学评论家文世奎,奥运冠军羽坛第一姐李雪芮等。
巴渝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殷周时期,生活在长江上游巴山渝水的先民便以勇猛强悍和歌舞着称,就是在参战时,也“歌舞以凌殷人”。巴渝强盛时期把巴渝文化传播到了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巴中,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地域文化区辐射区域。
您可能也喜欢:
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耍孩儿
不得不知的台湾文化几大显着特点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彝族的跳菜其实是一种在云南的彝族民间一种非常独特的上菜形式与宴宾时的最高利益。也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的结合。大家或许对于这种跳菜文化不是特别的了解。那么,大家对于这种跳菜文化是否感兴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的跳菜文化吧!
彝族跳菜的简介
彝族跳菜,就是舞之上菜,是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民间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节。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声与纯真优美的民乐声,汇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间交响乐而令宾朋好友欲仙欲醉……
彝族跳菜的内容
彝族跳菜是一种彝族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是一种最高的礼仪,跳菜“总理引导众”跳菜“高手登场亮相。他们供揖拜诸位厨师和乐师之后,”跳菜“宴正式开场。”跳菜“者通常用黑漆溜金木盘,内装8碗(碟)菜,在神秘豪放的”呜—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光头汉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的汉子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风趣的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即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象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豪不乱。
一对托菜手刚退场,只见一位头顶托盘内装12碗菜,口中衔着两柄铜勺,勺上各置一碗菜,双臂各叠5碗菜的“空手叠塔”顶极高手合着鼓乐声上场。那一起一落、摇来晃去的舞姿使众宾客为之捏一把汗,生怕盘翻菜洒而不敢出气。只见表演者从容自如,重叠在他臂、口、头上的24碗菜却随着他的舞姿位置变换而稳稳当当,连一滴汤汁也不曾溅落出来。表演者臂、肘、手、口、头功齐用,开张整合,缓急有序,让您在“天人合一”之中见美、见奇、见情,令人不能不为之惊叹叫绝。
彝族跳菜是在云南南涧县比较盛行,南涧县为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特色经济,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来抓,全力打造南涧独有的彝族民间民俗――跳菜文化和跳菜经济。
彝族跳菜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彝族人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的形体语言,并通过这种语言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彝族文化的特色所在。
您可能也喜欢:
浅谈蒙古族的习俗文化有哪些?
浅谈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满族的由来
少数民族的舞蹈多以体现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主,具有时代感,体现了民族凝聚力。畲族的舞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新舞蹈,在祖国的民族艺坛中展现了畲族舞蹈的独特风采。那么,下面就来看看畲族文化中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
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有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有独人、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姿舞步多为狩猎动作。
祭祀舞
盘瓠是畲族传统的始祖,敬祀盘瓠为畲族全民的共同心态。从唐代开始畲民就有祭祀盘瓠的习俗。而每逢祭祀盘瓠都要跳《日月舞》、《龙头舞》、《龙伞舞》和《迎祖舞》等。《日月舞》,表现盘古开天辟地、造日月照人间的神话,男女演员各4人,每人左右两手分执道具日(红)月(白)模型,同声齐唱,“左手拿日太阳现,右手拿月照凡间;天上日月车车转,十二时辰分得正。”伴着锣鼓钹节拍,两手转动日月模型,左右穿梭,翩翩起舞。
《龙头舞》,表现祖先龙麒因帮助高辛平息外族侵犯有功被招为驸马的故事。跳舞队伍中有的捧祖图、有的举龙杖、有的举龙头。龙杖由房长擎举龙头(四个)由男女各二人相对而立,用两手合举,举上举下反复数次,以示崇敬。队形有原地跳动、行进姿势、左右穿插等。
《龙伞舞》配合龙头行进,有跳跃动作,左右穿梭比较自由,随着有板有眼的锣声鼓点,边舞蹈边唱《盘瓠歌》。《迎祖舞》,表现对盘瓠王祖先的怀念。参与者手举各色布绸制的三角旗和弩、刀、牛角号等道具,舞时有箫、笛、唢呐等乐器伴奏,舞步比较自由,间以三步一回头式的动作,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无限敬仰的心情。
丧礼舞
畲族丧礼常伴有舞蹈。据史书记载,畲族“人死刳木纳尸其中,少长群相击中,主丧者盘旋四舞”;“击饶吹角,跳舞达旦”。闽东畲族丧礼舞多姿多彩,仅为死者超度变魂,法师就要跳《造水洗坛》、《造坛》和《造井》等十多种舞蹈。
《造水洗坛舞》,法师身穿青袍,右手持摇铃,左手掌朝上,手指呈三足鼎立状,中间托一杯清水,法师绕大厅四周,口中念念有词,以忽蹲忽站的动作,随着缓急的铃声或慢或快地行进。同时将杯中的清水(俗称“神水”)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表示洗坛,驱除邪气。
生产劳动舞
畲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作了许多反映生产劳动的传统舞蹈,比较著名的有《猎步舞》和《栽竹舞》。《猎步舞》(也叫《踏步舞》。此舞由4个男子扮演猎手,他们身穿畲族传统,整个舞蹈自始至终随着锣鼓点不断变换节奏,表现了畲族祖先狩猎时与野兽勇敢搏斗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
《栽竹舞》是反映畲族种竹和用竹造纸过程的舞蹈。表演者按锣、鼓、钹的打击节奏,边舞边唱。舞步以“小跳步”和“踏步蹲”为基本步伐,手脚同时顺着左右进退的韵律不断转圈。动作轻快明朗。歌词叙述栽竹、砍竹、浸竹、烈浆,直至制成纸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反映着畲民劳动的艰辛和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猜你可能也喜欢:
景颇族春节射荷包:幸福的象征
丰富多彩的景颇族民歌文化
探秘傈僳族宗教信仰与神灵崇拜
罗城仫佬族工艺品有什么?
在山东文化戏曲剧种中枣梆文化占有一席之地,枣梆文化最早是从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被山东人民用当地语言演唱后,得出了枣梆这个名称。枣梆文化主要流行于山东境内。对于枣梆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为你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山西人到山东经商,由来已久。据菏泽县山西会馆的碑碣记载,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前,就有山西商人在这一带经营典当、盐、烟、染坊等行业,掌握了一部分经济实力。他们将家乡流行的戏曲,带到了鲁西南。起初,只有清唱,没有化装演出。到了光绪初年(1875年左右),山西
狮子舞
标签: 狮子舞
宜昌在推进参保扩面巩固健全全民医保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通知》要求实施精准参保扩面,聚焦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加大参保缴
宜昌如何进一步推动医保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高速封闭路段最新消息 湖北高速封闭路段最新消息今天 6号台风卡努路径图怎么用手机查询 卡努台风实时路径图 落户申请怎么写(妻子投靠丈夫落户申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