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卡通吉祥物设计的技巧和流程!

来源: 最后更新:22-03-22 12:20:43

导读:卡通吉祥物设计的技巧和流程!,现在二次元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导致卡通设计也是越来越受欢迎,许多的人在学习设计卡通形象,其实设计卡通形象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卡通形象设计技巧如下:

  现在二次元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导致卡通设计也是越来越受欢迎,许多的人在学习设计卡通形象,其实设计卡通形象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卡通形象设计技巧如下:

  

  1、圆形比其他任何形状更能带给人可爱之感。这是因为,可爱实际是伴随着一种性格上的单纯存在的,而没有棱角的圆形最符合人们对单纯的视觉预期。米老鼠的头颅其实就是由三个圆形构成的,试想一下如果哆啦A梦的头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那么它的可爱程度将大大降低。

  

  2、胖也能带给人可爱之感。这是因为,可爱有时候是孕育在一种憨憨的、笨笨的感觉之中的,而胖恰恰是这种感觉的良好诠释。特别是胖胖的体型本来预示着这个动漫形象设计是不适合进行跑、跳、投等运动动作的,而当这样一个胖子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做出各种运动动作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矛盾与反差反而带来一种可爱之感。宫崎骏笔下的龙猫就是一个因为胖而让人感到可爱的角色,特别是当它动起来的时候。彼岸天公司那只叫BoBo的熊猫、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都是以胖取胜的。

  

  3、Q也能给人带给人可爱之感。所谓的Q,其实就是比较大的头身比。正常人物的头身比在1:6左右,而Q版人物的头身比为1:1左右,有的卡通动漫形象甚至是只有头、没有身体的,或者说是头身结合的,因为这样能使头身比达到最大。Q能让人感到可爱的原因在于,它让动漫形象设计还原为一种小孩子的身体,而小孩子是让人觉得可爱的。《你好,凯来》里面的小女孩就是一个Q版人物,一方面小朋友看了会很有共鸣,成人看了也会觉得很可爱。

  

  卡通动漫形象的定义在当今的动漫领域,卡通形象是动画、漫画中出现的最小的构成要素,是动漫绘画中外在结构和形体塑造的具体形象的体现。它的特点在于不追求画面的逼真性,主要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以达成审美和某种意念的想法传达。

  

  卡通形象设计的要求

  

  动漫卡通形象的定义在当今的动漫领域,卡通形象是动画、漫画中出现的最小的构成要素,是动漫设计绘画中外在结构和形体塑造的具体形象的体现。它的特点在于不追求画面的逼真性,主要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以达成审美和某种意念的想法传达。那么动漫卡通形象设计有什么要求呢?

  

  适用性,适合孩子。看起来很讨喜,很可爱,有些萌。让孩子在短时间喜欢它。

  

  独特性,就是我们的形象和人家不一样,努力和人家的不一样。

  

  视觉性,有一定的视觉魅力和冲击力,有醒目的感觉。

  

  时尚性,走在时代前沿,预测着能引领潮流,前卫且漂亮。

  

  可以说,卡通形象是虚拟的,是在人们想象空间中诞生的产物,赋予无生命的角色以血肉、情感、精神,让她们变得有生机、有活力,并且完成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识。


标签: 吉祥物  卡通  形象设计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qiaomen/youxi/140511.html

  • 1天盛长歌白敬亭第几集出现(长盛天歌白敬亭在第几集出现)

    天盛长歌白敬亭第几集出现(长盛天歌白敬亭在第几集出现)

  • 2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有什么用(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什么意思)

    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有什么用(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什么意思)

  • 3南通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南通汽油价格调整最新消息)

    南通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南通汽油价格调整最新消息)

  • 4202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江苏省补充兑换工作的公告

    202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江苏省补充兑换工作的公告

  • 5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

    自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

  • 6昆山开发区便民核酸采样点地址+时间(昆山核酸采集点)

    昆山开发区便民核酸采样点地址+时间(昆山核酸采集点)

  • 7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有哪些种类

    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有哪些种类

  • 8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各平台领取规则

    珠海2023第二轮横琴消费券各平台领取规则

  • 9美方击落无人飞艇 美方击落无人飞艇视频

    美方击落无人飞艇 美方击落无人飞艇视频

  • 10从中美“气球事件”看,为何欧洲反应“冷淡”?

    从中美“气球事件”看,为何欧洲反应“冷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