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5-26 12:52:38
我们都知道,错误的成功观是成长过程慢慢形成的,一般是来自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成长环境,来自父母错误观念的耳濡目染。
同事这两天精神不好,经常是哈欠连天,还不停地喝咖啡。
细问才知道,原来同事上五年级的儿子最近睡眠质量很差,总是惊醒、大哭。
同事的儿子学习成绩很不错,上一年还考了双一百。家里人自此拿他当神童来看,忍不出处处宣扬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多么聪明。
“马上就期中考试了,天天睡不好觉,这样下去怎么能考好呢?”同事很烦闷。
“考试有那么重要吗?你现在最紧要的是弄懂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解决心理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我的话,同事回去耐心地和儿子谈心,好久之后,孩子才怯懦地问:“妈妈,我们快考试了,是不是我考不好,你就不要我了?”
同事说自己当时就忍不住眼睛一酸,流下泪来。
“孩子,好的成绩没那么重要,妈妈只要你努力就好。如果妈妈以前给了你错觉,让你觉得妈妈更在意成绩,那妈妈对你说对不起。”
同事说以后一定让孩子务必去努力学习,重在孩子知识掌握的程度,但不会再强求孩子必须考到多少分。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叶一茜说过: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这个过程,他享受了,他展示出自己的实力了,我觉得就很好了。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孩子是否享受这个过程比他最终拿到什么结果更要重要。
我们更要向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
你做得不好和不会和不做是三个概念。哪怕你是最后一名,只要你尝试了、努力了、坚持了,那么最终成绩如何、名次如何,都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我对你的爱。
过度的关注结果不会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紧箍咒”,绑架孩子追寻的步伐。
周末和弟弟一块回家。
刚进家门,老妈就开始数叨,谁家谁家的孩子发了大财,谁家的小子领了个漂亮媳妇,谁家的女儿考到了省里。
我和弟弟相视一笑,不过都是苦笑。
从小,我就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长大。
在老妈这种错误的价值观的压制下,我的自信心大大受损,经常是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争取她眼中的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考砸了,竟然吓到不敢回家。
还有一次,我考了第三名,兴致勃勃地抱着奖状回家,以为妈妈会夸奖我。
不料老妈竟然问我:你聪聪表哥考了第几名?
“第一名。”
“人家年年考第一,你也跟着人家学学!”
我顿时泄下气来,手里的奖状也成了莫大的讽刺。
当时,在我心里,也认为成绩比进步重要,成功比努力重要。
有一次我到表哥家,正好表哥拿回了摸底考试的卷子。
姑父看到上面鲜红的65分,并没有像我老妈一样冷嘲热讽,而是坐下来和表哥一起分析:这个题为什么错,是粗心还是知识点没有掌握,下次应该怎么做……
当时已经上初中的我才开始明白:表哥每次考第一名,不是因为姑父每次都要求他考多少,而是在他失败的时候,姑父不纠结于他的失败,只是单纯地帮他找原因,帮他改进自己的学习,这样良性地反馈让表哥的知识点掌握地很牢靠,即使偶尔考得分数不高,总体成绩却很优秀稳定。
在学校里中,对学生的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之分。
终结性评价重视结果,对学生重视评分,目的是给学生评优评差,或评级评分,有很强的功利性,却缺少信息反馈,因此,对改进教学和鼓励、督促学生学习均缺乏动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过程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功能,边学习边评价,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通过评价控制教学过程,从而达到督促和鼓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重视孩子达到的结果,不重视孩子在过程中的表现,无疑类似于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芒果台最近播出了一档叫做《放学别走》的聚焦正处于青春期00后们的脱口秀综艺。
在节目中,在讨论00后如何面对网络诈骗、骚扰的话题时,主持人撒贝宁分享的一份《儿童十大权利宣言》,引起了观众广泛热议。
排在这份宣言第一位的,就是“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孩子的出生就是奇迹,回望他的成长路,他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无法计量。
成绩没那么重要,成功没那么重要,生命是一个历程。
不要用自己的错误价值观来绑架孩子的快乐。
让孩子去努力,去争取,至于结果,不是影响你爱孩子的关键。
教会孩子为了生活努力,为了成功尝试,更要教会孩子爱自己,享受生活,接纳不会永远成功的自己。
成长不是万众聚焦的赛场,也没有成王败寇的较量,因为竭力而为才能酣畅,自在而归才活得漂亮。
就像英国诗人兰德的诗《Life and Death》中写道: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女人是怎么样(眉压眼的女人是怎么样)爱自己,尊重并简直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我收到很多女生会问我,这样的
2023湖北烟花秀元宵具体时间+地点(2021长沙元宵节烟花几点开始) “谷阿莫”被爆参选“台独”政党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