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2-23 12:00:01
“熊孩子”“捣蛋鬼”……往往是家长对孩子某些行为无计可施时的一声慨叹。那孩子真的那么捣蛋?真的喜欢不按常理出牌?真的那么难懂吗?
NO!其实孩子可以很好教,关键是家长要看到他们的真正需要。那么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哪些需求,家长又如何可以洞察?
1、安全感的需要
关键字:吃手、不安
很多小孩的父母会苦恼孩子吃手。其实,最初孩子吃手,大多是想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吃手是一种他们在陌生、局促或紧张的环境下,给自己安全感的方法。
开始时,孩子吃手是特定环境中才有的行为,但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注意到,这个行为就会慢慢变成孩子潜意识的习惯,而一旦成为习惯,孩子就会在任何环境下都出现这样的行为。
因此,吃手这个行为基本都是由特定环境想满足自己安全感发展而来,遗憾的是,父母往往是在这个行为变成习惯之后,才想要去改变,我们可能根本没发现,最早时孩子的吃手行为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当一个小宝宝没有办法在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的满足时,他就会自己发明出一种方法来满足自己,我们需要懂这一点。
如果孩子吃手时,我们非常粗鲁地去限制他吃手,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满足孩子的安全感的话,就是不能叫做懂孩子,我们没有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们当然需要阻止孩子吃手的行为,但是我们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满足他安全感方案。
否则就变成了我们不想让孩子上网玩游戏,但他的生活又那么的枯燥无聊。他白天难道就需要呆在床上看天花板吗?这不应该是他生活的样子。
所以当我们没有办法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是没有权利给孩子说“不”的。
2、被关注的需要
关键字:扔东西、渴望关注
孩子到了两岁多到三岁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有扔东西的行为。看见桌上有东西他扔在地上,然后你帮他捡起来,啪,又扔在地上,你再捡起来他又扔在地上。
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反映出的是他渴望被关注的需求。
这种需求源自于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指挥别人听从于他,让他证明自己的存在,孩子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
同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反复扔东西在地上让你捡起来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你正在忙、和别人说话、你在看手机、看电视不理他的情况下,他们会用这种行为习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
3、被尊重的需要
关键字:送玩具、不被尊重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对心理上的需求开始提高。比如说被尊重的需求。
被尊重的需求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但是孩子的被尊重的需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大人们往往用一句话就把孩子的这种需求抹掉了,这句话通常是“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没关系的”,说话间,我们已经抹杀掉了孩子对于尊重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看见孩子常年不玩的玩具,想要把它们送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是否会征求孩子的同意?我们会问孩子吗?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可能不会问。
或者有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突然看中了你们家孩子一个玩具,小朋友在边上大哭大闹,一定要。这个时候作为主人的你一定会特别的尴尬,然后可能就会顺水推舟的说:“好了好了你拿回去吧。”
你在处理了尴尬的同时,你会看见身后你的孩子在用一种幽怨的目光看着你,因为你没有得到他的同意。这样的事情长期以往的发生下去,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因为他内心中对于尊重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要想和孩子有真正的心灵上的交流,特别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有权利、有时间慢慢表达自己。
4、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不想学、忽视发展需要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不断地发展的需求,其实有一些成年人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回母校看望老师时,当我们和父母聊起过去,我们会说“你那会儿要对我再严厉点就好了”,“小的时候你要是在这方面没有放弃对我的要求就好了”。
这种感慨其实是说,处于孩子状态的我们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发展的需求,而作为监护人或者是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在最后的一刻,也没有坚持来要求我们。他们那时候满足的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比如吵着闹着说不要去学英语的需要,但却忘记了我们成长的需要。
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激发出孩子发展的需求,孩子的状态将会有很大的变化。
Key Word:
除了上面4种需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还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家长要记住,当我们想去懂得一个孩子的时候,不管这个孩子的年龄有多大,哪怕他只是刚刚出生的婴儿,我们都需要建立上述4个需要的思考顺序,来理清楚我们的思路。
当看到孩子某个行为,不管你是欣喜若狂,还是感到愤怒:
首先要思考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二步要问自己,看到这个行为你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当你甄别出来自己的情绪原因后,你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怎么办。
最后,家长要问孩子的需要。而考虑孩子的需要,根据孩子成长需要得出对策,才是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别提醒,家长想读懂孩子的内心,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自己瞬间的情绪和自以为是放下。
我们在看待他人时多少会带有一些主观的想法,而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往往容易引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最后结果就是,你根本就不懂孩子在做什么,也没有办法对他的行为进行引导。
父母要想真正地去理解一个孩子,先要面对和理解自己的想法,当我们有勇气解读自己时,我们也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创造了全新的自己。
这个创造是一个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学习、思考,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行动起来。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