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4-03-28 12:03:40
这两天网上疯传一个小视频:姐弟俩在家里玩,2岁弟弟动手“打”了6岁的亲姐姐,姐姐“啪啪啪”打回,还教育弟弟,“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视频是孩子妈妈拍的,说这个事情,大约发生在2年前,“我和孩子们在床上玩儿,儿子手欠打了女儿,女儿平时都挺让着儿子的,很懂事。没想到女儿能说出这些话。”她顺手拿起手机录了下来。
姐姐语录:
“你打姐姐,姐姐疼吗?(弟弟:疼!)姐姐打你,你疼吗?(弟弟:嗯!)那你为什么还要打人呢?”
“你要是打别人,别人就会打你;你要是打姐姐,姐姐就会打你;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
“你刚才打我25下,我都没哭,我就打你7下,你就哭啦?”
“你要是不打人,我就不打你;你要是亲姐姐,姐姐也亲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你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你掐别人,别人更不会原谅你。”
在微博上,姐姐的做法,几乎引来了清一色的叫好:
可是我看到这个视频,却夸不出来,心情还挺沉重。几个疑问:
一、两岁孩子“打人”就是坏孩子?
“打人”的行为当然不对,但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个适龄行为,不能以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更不应该给孩子贴上标签。
耶鲁大学40年研究发现,两岁多的孩子,正处在发展自主性的执拗期,和别人一起玩时,会对对方的身体非常好奇、想要进行身体上的接触、想要所有的东西归自己所有,他们会经常发生“打人”、“打架”的攻击行为,但这只是孩子能够掌握或使用得最好的一种沟通方式,并不代表蓄意的伤害。
6岁的姐姐回击,啪啪啪打在弟弟身上,说了一大堆道理,弟弟看似听了话,但其实只是暂时被姐姐的气势压住,恐惧打人=被揍。实际上,他根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这么多“语言”。
二、姐姐是不是过于“成熟”了?
这个小大人般的姐姐,最后说的话在理,“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但整体看下来,会让人觉得哪里不舒服,对,腔调、神态、表达,不符年龄的老练与精明。
大家有没注意到,有好几处,这孩子都有“表演”的痕迹,比如她在说“你要是掐妈妈,妈妈也会掐你”、“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对你怎么样”这两句时,都下意识的看了看妈妈,然后表情更加夸张,她这样做,恐怕并非想要纠正弟弟,而是期待能得到妈妈的关注和表扬,以及享受——权力。
在二孩家庭,两个孩子既是手足,也存在竞争关系,同样渴望得到妈妈专属而独一无二的爱,也渴望获得更多的权力,教训弟弟就是“权力错位”:孩子越俎代庖,在替父母教训弟弟,不禁好奇,举手投足,她是和谁学的呢?怎会说出这样一大串颇为成熟、连贯的话?
三、妈妈这样说,对吗?
两个孩子起冲突,能让俩孩子自己解决最好,但不代表妈妈完全不作为,尤其是在发生打人行为时。这个妈妈,在儿子连打姐姐25下时没有出手制止,却在“姐姐打回弟弟”后表达了赞许:
当姐姐连珠炮质问弟弟后,妈妈催弟弟,“你起来去抱一抱姐姐”,还说了两遍。她选择了做裁判,女儿赢儿子输,完全没有考虑到儿子的感受;她还说,弟弟“手欠”先打了姐姐,呵呵呵,两岁的孩子,哪个没“手欠”过?只能靠“打”来教育吗?
可以见得,这个弟弟是懵的:姐姐妈妈说,不许打人,然而,他们是用打我的方式,让我不打的……到底打人对不对啊?前后矛盾,孩子会混淆。
我们该怎么做?
有人也许会说,吉吉,那你说姐姐打回去不对,可是,难道要任由弟弟打姐姐吗?那岂不是更会惯坏孩子?
打人不对,不是说不干预,而是怎么引导。默许粗暴打回去,只会恶性循环、教孩子以暴制暴,或是令孩子暂时屈服比自己更强的人、压抑内心的感受、埋下更深的裂痕。其实,有许多比单纯“打回去”更好的方式,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
1、 根据孩子年龄,判断“打人”是否属于适龄行为,避免“一刀切”。
视频中的弟弟才2岁,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打人”,也许仅仅是好玩,也许是不知该如何表达。但是场景之下,6岁的姐姐打人,就是故意的了,她很清楚后果。
2、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启发孩子自己想出更好的办法。
就算姐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打人是一种伤害他人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问问题启发孩子:“关于弟弟打你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你觉得要怎么做,你和弟弟都能接受呢?”
3、 化解矛盾: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姐姐、弟弟被打都很委屈,可以鼓励姐姐说出感受,“弟弟打我,我觉得疼,这让我很难过。我希望弟弟可以如何如何做……”;两岁的弟弟,虽然无法表达流畅,但可以通过大人的提问,去确认他的感受及打人原因,“你是要和姐姐一起玩吗?”“你希望姐姐抱抱你吗?”当孩子觉得被理解、被认可,情绪会平复大半,更愿意彼此和解。
4、 少说“不”,行大于言,示范孩子该怎么做。
对于两岁的孩子,正向引导,比单纯说“不可以”效果更好,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负强化的机制,会自动放大“不”后面的内容,所以不想孩子做的事情,不要描述那个画面,想让孩子不打人,就告诉他怎么做,比如“轻轻的摸摸姐姐”,最好拉上孩子的小手,让他感受到力度。
5、 如果孩子还是持续故意打人,和善而坚定的表达“No”。
孩子不会无故打人,低龄的孩子,通常是某些需求未被满足,如果排除了这一点,很可能是在寻求关注和权力。家长需要保持前后一致的态度和立场,和孩子温柔而坚定的说,不可以。不要担心孩子会哭闹,允许他们发泄,与坚持原则,并不矛盾。
台媒炒作“解放军靶场模拟台北博爱特区”,邱国正宣称会严阵以待,岛内网友嘲讽台媒炒作“解放军靶场模拟台北博爱特区”,邱国正宣称会严阵以待,岛
产后饮食瘦身必知的五大窍门 快速瘦身不是梦 2024清明武汉轮渡水上祭祀专线票价多少?(附购票点) 已有三家银行详细披露“反向讨薪”大数据:招商银行追回金额小于2022年,天津银行首度披露 “消失”4个月的正厅,被证实已落马 正厅级干部任免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