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遭遇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你到底要不要熊回去?

来源: 最后更新:24-02-29 12:03:47

导读:在小区附近商场的儿童活动区,小朋友总是会遭遇“强者”,大多数时候,我都是让事态自然发展,看小朋友自己
在小区附近商场的儿童活动区,小朋友总是会遭遇“强者”,大多数时候,我都是让事态自然发展,看小朋友自己的反应以及处理方式。但有时候,事情到了超过你的承受限度或者小朋友明确在向你求助的时候,你又不能不管。介入的大部分情况,你跟那些小哥哥小姐姐商量一下,再加上对方家长的协调,问题也很快就会解决。可如果你家宝宝坐在小马上正摇的开心,一个大几岁的孩子一把把她薅了下来,而你看到他的家长有意无意地把头转向了别处,装作全没看见这里的事情,你应该怎么办?

在游泳馆里,所有孩子都保持着自己的线路,你来我往,有时虽也显拥挤,可大家也都相安无事。可有时,你就会遇到那么一个孩子,把水花打的乱溅,不仅打扰了旁边的小朋友,还把围在泳池边的家长都弄一身水。当几乎所有家长都面露不郁、游泳老师也善意提醒后,你看到那个孩子的家长,虽然口中说着你不能这样,可还是面露笑意,甚至还要简单回应孩子泼过来的水,这时,你该怎么办?

当从小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你家宝宝手中抢东西成了习惯,而你家宝宝似乎也接受了这样的习惯。你以为你和对方家长因为孩子的关系,好歹也算是很熟了,所以很真诚地和对方交流这个问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让两位宝宝都习惯这种“理所当然的抢和被抢”,对以后的性格发展和社交习惯培养都不好的时候,对方却在话语间明里暗里地夹杂着她家宝宝“能干”,你家宝宝懦弱的性格判语,这种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其实如何对付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不管是在过去的天涯还是现在的知乎上,一直都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那些不同时代却有着相似情节的熊父母们,简直都能创造出一部连续播出的情景剧了,更升级的是中年妇女+熊孩子的组合,简直就是熊界组合的战斗机,分分钟就能在公共场合引起一场骚乱的节奏。

讲真,当你身边没有带着孩子的时候,就我这种暴脾气,对付这种熊孩子,有的是各种“秒杀”的办法。比如,你可以动用你的全部智慧,往死里毒舌,优雅地把对方骂到不好意思还口;你还可以“装疯卖傻”,让对方父母知道,需要主动让孩子离你“这种人”远一点。就算是懒得动脑,你还可以直接诉诸武力,展示一下强壮的手臂、趁手的工具,甚至是你流氓的调调等等。

总之,在你单身或者是和其他成人在一起的时候,想对付熊父母,办法还是有千万种的,但有两条歧路还是别走,善意提醒一下。第一,试图讲道理。这真的应该是最笨、效果最差的一种选择了。

熊父母的养成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你要说的那些道理,他肯定早就听过。如果他真的认同那些道理的话,他也不会给你机会把他定性为“熊父母”了。所以,你如果真的在热闹的商场、拥挤的电梯、颠簸的火车飞机上遭遇熊父母,还是果断一些的好。

真不是我“没素质”,“提倡暴力”,只是对什么病就要用什么药,对方已经在公共场合突破底线了,你的行为最多只是提醒一下而已,你的心理支撑就是:我没跟孩子计较,我是在和家长计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犯错家长不阻止,那就是家长的错。

其实,只要你的毒舌或者是示威到位,大多数情况下,“熊父母”还是会有所忌惮的,一方面是大体能度量出自家孩子的行为不那么合适,心中先是矮了一截;另一方面,你不管是毒舌还是武力,所可能引发的吵架或者打架后果,对带着孩子的他们来说,需要负担的成本都是更大的,毕竟还得分散精力照顾孩子。当然,也有那种数个父母辈组团带一个熊孩子的,这种时候,你就要掌握好度了,最好的办法还是你能有更强大的武力至少是人力靠山。

第二无效的办法是,请求管理人员的帮助。你希望看到的是,作为一个严格遵守规则的路人甲,当你将严重违规并且造成恶劣后果的行为告知给管理方时,应该得到一点专业的公正的帮助和维护。可是,你忘了,首先这是在中国,国情在这里,很多公共场合的管理方是形同虚设的,“你有本事你去管,我只默默地上班撞钟,这种行为多了去了,我哪能管得了哦。”

其次,问题的焦点其实是一个孩子的行为,你管不了,众人斜视的眼光管不了,家长管不了,你指望管理人员能管得了?你希望的是管理方能够通过某些官方规定给熊父母施压:比如弄坏了公物照价赔偿、大声喧哗要罚款,从而促使熊父母阻止熊孩子,可是先不说有多少地方有这类规定,即使有,能有多强的执行力,对基本完全缺乏公德心的熊父母这种人群又能有多大的威慑力?

好吧,还是那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遭遇熊父母,就算冒着可能要打群架的风险,还是快刀斩乱麻的好。“你没教育好,自然有人帮你教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社会又不是你爸妈,没义务包庇任何一个熊孩子的任何一点坏毛病。在自己家长看来只是孩子调皮,说不定还带着点可爱,但别人看来可真不是。就像前不久那个著名的“开玩笑”一样,我真没兴趣配合你开这种“玩笑”。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带着孩子的时候遭遇了熊父母呢?就像我所遇到的那样。而且,这样的情况,相信在生活中会更常见吧。毕竟,只有带着孩子的时候,你才会身不由已地长时间待在被各种孩子环绕的环境中啊。

首先,我们需要保证的是,自己千万不能成为熊家长。每个孩子都有熊的时候,但家长都是有底线,懂规矩的。你可以对孩子的熊保持一定的宽容度,但请时刻给自己设立一个熊家长的标准线。当你的宝宝在公共场合做出了一些可能对他人或者环境带来破坏的举动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他不是你家孩子,你还能平静接受吗?对孩子所有的教育都来自这些最日常的生活,当你给自己设立了不做熊家长的目标,那自然也就不会养出一个熊孩子。重要的是,当你不做熊家长,在面对别的熊家长时,也就更理直气壮一些。

其次,先来把遭遇熊家长的情况分一下类。

第一种,就是那种只危害到了你家孩子的情况,就如我所遭遇的第一种那样。我所提倡的原则是,孩子间的事情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有时候我们很容易用大人世界的规则去想象孩子的感受,但其实,有时候你的猜测不一定正确。也就是说,有时我们觉得宝宝受到了“欺负”,但在她自己看来,那并不是欺负。孩子的情绪都是来的快去的快,可能上一秒还在为从小马上被薅下来而不开心,下一秒就奔着滑梯去了。这时候,家长也完全没必要,非帮她争回小马,反倒会破坏了孩子间的健康生态。

但是当孩子已经明显向你求助,或者说宝宝被造成了明显伤害的时候,你就必须得为孩子“撑腰”了。你是她安全感的来源,当她向你求助时,你必须给予适当的回应。但前提一定是你要想尽办法了解事情的事实经过(所以这也要求你不能边陪孩子边看手机),如果你判断真的是你的宝宝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那就直接和那个孩子对话,保持应有的礼貌,即使对方的行为在你看来,已经突破了底线。一旦你开始介入了,对方的家长也很快就不会假装游离了。

家长们正面对话以后,那就更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了,公共区域的用品,本就是大家一起玩的;该排队的时候本就是要排队的;要遵守的规则,大家都是要遵守的。大家都是带孩子出来玩的,和和气气最重要,只要把那个“假装游离”的家长成功吸引进来,事情也基本就解决了。

最坏的情况就是,你的坚持还是得罪了“熊家长”,这种时候,我的选择是“熊”回去。既然他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你却要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明辨是非的样子来。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让孩子认识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第二种,熊孩子影响了整个公共环境,而熊家长还故作纵容的,正如我所遭遇的泳池一幕一样。公共区域的悲剧,就是谁都不会负主要责任。每每这种时候,大家都是护好自己的孩子,默不作声,最多多白几眼,期望那个熊家长能更真诚地阻止一下熊孩子。

恕我直言,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使然,每次在这种时候,我都是最先挑起话头的那一个。当大家久久旁观,而熊孩子毫无收敛、熊家长也没丝毫表示的时候,我就会直接对熊孩子说话,当然还是保持最基本的礼貌。

这种情境下,只要有了第一个发声者,很快就会有附和者,毕竟大家都正在饱受其害。而熊家长其实心中也早已有底,有这个台阶,也基本就会顺着下了,见好就收这点情商,一般家长也还是能品得来的。

第三种,就是熟人间的熊孩子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可能各有各的解决办法,我的办法就是:不跟你玩。当她一次次主动,而你一次次以各种理由拒绝的时候,对方也就有所察觉了。隔一段时间,检验一下冷落的成果,如果对方熊孩子有所进步或者是明显感觉到对方家长做出了努力,那就还能好好地玩耍;而如果家长和孩子都依然如旧,那就继续不跟你玩。和这样一个家庭保持长期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没有任何好处,实在不用为小朋友失去了这样一个好伙伴而遗憾。

我们当然希望小朋友成长的世界是和谐的,谁也不希望给她一个充满怨恨和指责的引导,但尊重和自尊却是孩子的必修课。面对熊孩子和熊家长,在充分尊重对方、尊重规则和保持自我尊严的情况下,该反抗的时候还是要给予适当的反抗,这也是孩子必须接受的世界不和谐因素。早一点看见这点世界的小阴暗,也未尝不是好事。

PS:和同事讨论遇见过的奇葩熊家长时,大家说来说去就说到了国民素质的问题上了。那么多熊家长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被诟病已久的国民基本素质,就像那种种奇葩的中国游客行为一样,熊家长反应的也是物质水平大幅提升的民族,在精神层面没能随之提高的阶段性表现。和地铁前的排队秩序一样,这些陋习的根除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到这,身为家长的你,要不要把所有的陋习传承终结在你这一代呢?

标签: 孩子  家长  都是  父母  的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news/jyzx/551984.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