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数学教育最应重视的一环,却被忽略了……

来源: 最后更新:24-02-18 12:03:21

导读: 中国小朋友的数学好是全世界公认的。 现在,中国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往往是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让

中国小朋友的数学好是全世界公认的。

现在,中国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往往是在孩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背诵数字,甚至教他们进行简单的运算。

但是,孩子们如果只是学会了“背结论”,而忽略数学的意义,他们就不会对于数字有直观感觉。这种教育方式,最终也会招致许多麻烦:孩子不理解、厌倦,以及对数字没有感觉。

帮助孩子学习规律推理可以提高数学水平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每个人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都要背诵乘法口诀表,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并不熟悉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学习规律推理的过程,完全被忽略了。

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证实,在幼儿时期,孩子应该掌握规律推理的知识,越早了解规律推理的孩子,今后的数学成绩越好。

那么,规律推理是怎么回事儿?在家庭里,该怎么对孩子进行训练呢?

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非常多,比如,黄绿相间的条纹衬衫(条纹)、敲击小鼓时发出有节奏的“砰、砰、砰”的声音(节奏)等等,所有可预测的序列,都可以利用起来。小孩子们画画和游戏的时候,往往也会产生出规律。

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寻找这些事物中的规律和规则,例如,在“红色-蓝色-蓝色-红色-蓝色-蓝色”的颜色模式中,规则就是其中“红色-蓝色-蓝色”的部分的一再重复。

规律推理可以增强孩子的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可以引导孩子从幼年开始学会思考,还可以抵抗我们长期以来“背结论”式的教育对于孩子兴趣和创造力的迫害。

家长和教师以往的做法

家长以往会要求学龄前的儿童对规律进行复制和扩展。

例如,询问孩子如何对规律进行扩展。虽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这些任务并不会促使孩子思考规则和规律。

可惜的是,家长不太会鼓励孩子多做更为复杂的任务,帮助孩子了解规则和规律。例如,他们很少让孩子使用不同的对象或声音再现同一种规律(我们称之为对规律进行概括)或者辨认规律中重复的部分(识别规律的规则)。

这意味着,家长把帮助儿童掌握规律推理知识和数学推理能力的机会,给轻易地弄丢了。

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规律推理

我们已经发现,很多学龄前儿童(4-5岁)已经能够按照提问对规律进行概括。而且学龄前儿童对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也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然而,其中大多数孩子对于识别规律的规则还存在困难。

成人使用一般性、普遍性的术语对规律进行定义,是帮助孩子了解规律和规则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用字母来解释规律会更利于学龄前儿童的学习。

用字母来解释规律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规律推理。(www.shutterstock.com)

所以,“红色-蓝色-蓝色-红色-蓝色-蓝色”的规律可以标记为一种“ABB规律”,而不是使用颜色名称标记。那么,“黄色-绿色-绿色-黄色-绿色-绿色”规律也可以标记为“ABB规律”。

这样有助于孩子明白,其实这两种规律是基于同样的规则。

如果家长注意到这些,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规律的知识。例如,研究发现,如果鼓励学龄前儿童进行为期6个月的规律学习,了解规律的规则,使用不同的物体创建新的规律,一年后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律。

学习规律推理可以提高数学成绩

重视规律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儿童的数学成绩。学习过规律推理的学龄前儿童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往往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有研究显示,7岁时掌握更好的规律推理知识,到了11岁的时候会具备更佳的数学成绩。我们发现,早期的规律推理知识对于之后学习数学方面的各种知识非常重要,比如代数和几何。

在美国,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在一些学校进行试点,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已经把在数学教育中纳入规律推理提上议程。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在学龄前和低年级时期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规律推理。我们应该通过要求孩子使用不同的对象或声音来再现同样的规律,找出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以及辨认出所采取的规则,来帮助孩子寻找规律和规则。

熟悉规律与规则,将为孩子未来的数学学习与推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规律  孩子  数学  规则  蓝色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news/jyzx/547741.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