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孩子,我可以无条件爱你,但不能无原则爱你!

来源: 最后更新:24-01-18 12:03:42

导读: 1 在所有父母的意识里,为了孩子,倾尽全力,竭尽所能,那都是理所当然、在所不辞。 所以我们一直在费

1

在所有父母的意识里,为了孩子,倾尽全力,竭尽所能,那都是理所当然、在所不辞。

所以我们一直在费尽心思地学习如何爱我们的孩子,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看各种教育书籍,参加各种育儿班,关注各种教育公众号……一旦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就焦虑得茶饭不思。

有家长在一本教育名著看到“鼓励才是最有效的教育”,于是,用心地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只是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并无太多改变,依然不自信,依然不积极,家长也就更迷茫了。

有家长看了篇深度教育文说:“没有脾气的胸腔,才是装满爱的教育”,于是开始温柔,但没效果,孩子依然不听话,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家长就又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了。

有家长在相关育儿课堂上学到“对待孩子要赏罚分明“,于是,在孩子的每次进步都记得奖励、孩子每次犯错也记得批评纠正。只是孩子却是犯错越来越多,最后几乎都是“罚”了,都没什么机会奖励,于是家长得出结论:教育理论都不那么靠谱的。

于是,有家长开始感概:对待孩子,我们如此用力用心地爱,这样无条件付出,为什么孩子还是如此让人头疼?

其实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你在教育的过程中,失了原则,或根本就无原则!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没有把原则加入,你的温柔,你的赏罚分明,你的鼓励,你那些所有用心用力,所有无条件,所有用心良苦,都无意义!

02

什么叫“无原则教育”?我们举例说明吧:

4岁的明明和妈妈去逛超市,想买个小玩具,妈妈说:“不可以。”过了一会,明明不死心,又提出要玩具,妈妈仍然拒绝。明明坚持要,于是哭!妈妈不理,明明继续哭,妈妈也有点生气:“你哭就更不买了!”明明开始耍赖,边哭边摇晃着购物车,妈妈找了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躲起来以免哭声影响他人,明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哭得满地打滚,妈妈措手不及,也觉得丢脸,只好妥协买了玩具。

青青是位霸道调皮的孩子,她的妈妈很温柔贤淑,每当青青犯错,妈妈总是轻声细语和青青沟通:“你再这样,就不带你去公园了。”青青从不以为然,因为青青很清楚,只要自己哀求下,哭下,妈妈就会不忍看到自己哭哭啼啼的可怜样,就会改口说:“下次再不听话,就真的不带你去了!”然后高高兴兴带着自己去公园了。

有些家长的口头禅是这样的:

“你再这么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调皮捣蛋,妈妈就不爱你了!”

“你再不好好做作业,你就别上学了!”

有些孩子总在某些时刻,蹭在妈妈怀里,用软糯的声音跟妈妈撒娇:

“妈妈,我累了,不想刷牙,直接睡觉好不好?”

“妈妈,玩具我不想收拾了,我不会收拾。”

“妈妈,我不想吃这个,我只想吃冰淇淋。”

很多家长的心就这样融化在孩子娇滴滴的声音里,随他去吧,这一次半次能有多大关系?

以上案例中的场景并不少见,面对孩子,这些那些“没原则”的屈服,很多家长早已习以为常。

事实证明,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刚说了不会买的东西,转眼就给孩子买了;才说了犯错不可以去公园,但孩子犯错了,依然可以去公园;天天嚷嚷着不要孩子,但从没任何行动;孩子一旦说“不”,就赶紧弃械投降......

家长这些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表现,貌似是为了满足孩子短暂的需求或讨孩子欢心又或许是为了激励孩子进步,但却失了原则,失了立场,还损害了自己的信誉度,慢慢地,孩子对家长失了信任,孩子自己也失了规矩。

什么叫原则?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原则是言出必行,原则是一诺千金。

03

为什么“无原则教育”,会让家长的努力前功尽弃?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儿时大都树立了规则,并坚持执行。

如家长在孩子面前无原则,立场不坚定,就会对孩子有各种错误的引导。我们总结如下:

①大人说的话是随时可变的。

当父母先是 “不可以”到后来的妥协“可以!”,孩子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只要自己坚持,哭闹,大人是会随时改变的。

②耍赖、哭闹是很有用的。

当孩子试着用哭声,耍赖撒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并被得到满足时,令孩子对哭闹,耍赖,撒野等坏习惯有了依赖,日积月累,孩子也就越来越霸道,越来越任性!

③孩子的主观认识出现偏差。

因父母没有用规则限定,只知道无条件的给予,孩子无法明确很多行为的不可行,不懂很多东西的获得是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孩子只会形成这样的主观认识:

“只要哭声够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耍赖不仅不会被罚还会有奖励!”

“拿100分可以去游乐园玩,拿60分也可以去游乐园玩,那我为什么要努力拿100分?”

④大人所谓的“惩罚”是不会履行的。

父母总说:再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又不忍心真“罚”,孩子自然就明白“父母说的怎么样”都只是父母的口头禅,父母不会这么做的,所以孩子就继续我行我素。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4

那么,怎么有原则地进行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稳定的规则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需要。

所以,如果父母的话语阴晴不定,立场也多变,有时“行”,有时“不行”,孩子摸不着头脑,更容易焦虑不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时,必须言行一致、原则明确。

那家长要怎么做?

我们举个例子吧:

比如孩子想去公园玩,你正好有工作上的事需要在电脑上处理,暂不能带孩子去玩。

孩子无法理解你的事情,孩子觉得你应该带他去玩,于是就哭闹。

面对此情形,作为家长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A. 耐心哄,跟孩子讲道理,孩子不理解,所以一直闹脾气。

B.生气,吼孩子,结果孩子不听,反而闹得更凶,于是亲子间的小战争开始,最终家长还是放下手上的事带孩子去公园了。

C.骗孩子,说什么时候会带孩子去,孩子相信,高兴地自己玩去了,一会就忘了此事,家长也就不再提了。

D.温和平静地告诉孩子:妈妈有工作上的事要马上处理,等忙完工作一定带你去。孩子可能会继续闹腾,但妈妈言出必行,埋头专心做手上的事,不再受孩子的哭泣影响,这过程甚至会温柔地跟孩子商量:“哭得小声点,好吗?你这么大声打扰到妈妈工作了呢”。基本上,孩子哭了一会就不再哭了,因为知道哭没用,只能自己玩去了。妈妈工作完成后,就带孩子去了公园。

以上ABCD四个选项,你选了哪个?

A.跟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还不如直截了当告诉孩子,去或不去。

B.孩子哭了闹了,家长也吼了,严重点的甚至打了,最终结果是,自己手上的事做不了,孩子的公园也照样去,但对亲子关系没任何好的影响,因为打骂的事实已伤害到孩子,最关键的是,在这个事件上,孩子和家长都一无所获。

C.这个家长如果最后带孩子去了,就做得很棒了,最后没带孩子去,就是“骗”了,别以为孩子忘了,总玩这一招,总有一天孩子会不再相信你。

D.这是最正确的做法,家长很尊重孩子,会告诉孩子为什么现在不能去,也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能去,态度温和而坚定,这中间不仅没有谴责,也给了孩子希望,这就是原则!

儿童教育家埃斯特斯曾说过:“适当地拒绝孩子很重要,即使你完全可以满足他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哲学家洛克在名著《教育漫画》里说: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这几点:

1.当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时,一定要拒绝,不容商量。

2.与孩子的相处中,定要做到言出必行。

3.那些类似“不要孩子”“不爱孩子”的话很扯,别再说了。

4.有原则,并不是在孩子犯错或达不到目标时,就对孩子非打即骂,这不是“原则教育”,这是最失败的“暴力教育”, 家长们要知道有种态度叫“温柔的严厉”,请任何时候都要记得温柔。

我们是绝对可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我们也务必要知道:无条件的付出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孩子来到这世上,单纯如白纸,对世间的规则全然不知,只有家长言行一致,立住规则,并温和坚定地坚守规则,才可以让孩子知道这世间的逻辑,才可以让孩子获得探索和成长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在探索和成长中懂得自觉自律。

标签: 孩子  妈妈  家长  原则  父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news/jyzx/538035.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