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4-06 03:00:40
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是不是觉得自己话超多的?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耐心不够,毁掉一个孩子,一个字就足够了,不要再说了!
当妈以后,你和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啥?
——“不”及其衍生词(比如不可以、不能、不要、不行等),首当其冲啊:“不要爬高!危险!”“不可以再吃零食了!”“不能乱丢玩具!”“不要闹了!”“不要哭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这个字,是怎么一点点把孩子变平庸的
01越说不可以,孩子越没主见
豆豆,是个极其听话的孩子。但让妈妈头疼的是,孩子太没主见了,问他想去哪玩,他说“听妈妈的”,问他想吃什么,他说“听妈妈的”,现在还小,看起来这样的孩子很好带,但妈妈非常担心他长大以后太没主见,会吃亏!
1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起来,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做主。很多妈妈觉得孩子还太小,不能什么事都任由孩子自己做主,比如“不可以玩土,脏!”“不可以玩水,会着凉!”“路上不可以跑,危险!”……成长中给了孩子太多的限制,“要这样,不能那样”。
久之,孩子的自我意识会慢慢“退化”,弱势一些的孩子就会变得很“听话”,但听话背后牺牲的是孩子的自主能力,长大会过于顺从、没主见。
02越说不可以,孩子越没想象力
心心,喜欢画画,她的画看起来很漂亮,但却少了些孩子的天马行空。老师说,心心画的太阳永远是红色的,皮球永远是圆的。但其他孩子有的把车轱辘画成方的,有的把太阳画成紫色,有的把小鱼画在天上飞,看起来充满童真和想象力。原来,心心妈妈每次陪孩子一起画画的时候,都会纠正她的“错误”,太阳不可以是蓝色的,必须是红色的……
起初,人类想要飞行,也许只是无稽的遐想,但后来人类制造了热气球、飞机,真的飞上了天。孩子们生来就富有想象的天赋。父母最该做的是不打扰、不阻碍。
当孩子认真看世界的时候,请大人闭嘴,更别说“不可以”,收起想要给孩子传授“正确”知识的冲动,想象力和知识永远不冲突,保护孩子的想象力,TA才会更喜欢思考,更具创造性。
03越说不可以,孩子越渴望靠近危险
东东,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为此,东东妈妈严防死守,生怕东东因为好奇探索受伤害。东东第一次发现家中的角落有盆仙人掌,他很好奇,这个浑身长刺的东西从来没见过,伸出手想要去摸,妈妈吓到立马大声喝止:“不可以摸仙人掌,会扎破手”,很管用,东东就没再去动。意外的是,一次妈妈在做饭,东东又好奇的去看仙人掌,结果因为太近距离观察,孩子突然失去重心,眼球被仙人掌刺伤。
前面说过,在父母经常“不可以”的压制下,弱势一些的孩子会变得过分顺从、听话。但强势一些的孩子会变得更加叛逆。父母越阻止的事情,会做得越得劲儿。
在父母一次又一次“不可以”的态度下,孩子也学会了用“不行”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者故意用父母禁止的事情去吸引关注。
04越说不可以,孩子越“依赖”
“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故事想必大家不陌生。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父母习惯了任何事都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这些事应该怎么做”,孩子也就习惯于事事先问父母,懒得自己去思考“可不可以”。
如此,孩子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就会越来越弱。那么,想想看,我们能够替代孩子去判断和辨别事物多久?3年、5年、10年?还是一辈子?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通常情况,孩子对“不”的不理会甚至反其道而行,是由人类的大脑机制决定的:对于“不……”这样的指令,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屏蔽“不”,执行“不”后面的部分。
那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平凡的词,对孩子不专制不纵容,比说“不”好多了。那就是“可以”。
记得有一次,我带朵朵去她叔叔家里玩。朵朵渴了,拿着个小杯子,走到饮水机前,准备接水喝。
通常在我们家里,热水的那一边装了一个防烫装置,朵朵是按不动的。但叔叔家的孩子大了,热水那一边一按就可以出水。
可朵朵不明所以,正准备伸手去按。幸好我眼尖看见,一个健步走到她身边,蹲下来对她说:“朵朵可以从这边接水,这边是冷水,那边是热水,会烫。”
朵朵听完,停住想了一下,然后,从冷水处接了杯水,就默默地走开了。
一次危机,就这样悄悄化解了。要知道,如果我张嘴说的是“不要动饮水机”,依她这段时间动不动就“暴起”的特点,她一定会把杯子一扔,屁股一坐,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为什么小孩都不接受“不”?
心理学有个非常有名的“粉红大象”实验:请闭上眼睛,接着,和自己默念3遍: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然后,睁开眼睛,你发现眼前的是什么呢?
人类的大脑机制决定了,对孩子说“不”,孩子往往会对“不”的内容更印象深刻。有时,甚至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不让干越要干。
而“可以”这个词,一说出来,首先就让孩子觉得,父母和自己,是站在同一阵线的,是接纳自己、尊敬自己的。
“可以”还意味着,孩子才是主动,它让孩子觉得自己拥有特权,更愿意去做。
所以,跟孩子说“可以”吧,以一种柔软的姿态,去跟孩子表达“不”。
其实,说“不”与说“可以”的区别,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差异。
“宝贝,你可以……”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意味着这个世界是欢迎孩子探索的,是鼓励孩子不断挑战、不断学习的。
孩子是主动方,而不是被限制者。
而说“不”,更多的,是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孩子感觉到的,是一个世界的封闭和危险。
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是想让他透过自己的眼睛去眺望,去感受,去体验,形成他独有的经历,写进他的自我。
谁也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一颗纯净的心被“不”字填满。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