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1-01 12:02:08
昨天看了一个故事,看得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觉得五味杂陈——
这个故事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Haim Ginott 举办的一次“家长指导小组活动”中,一位爸爸讲给大家听的。
这位爸爸,有两个岁数老大不小的哥哥,我们暂且把这俩哥哥称为“见面就掐两兄弟”好了。
“见面就掐”两兄弟,一个43岁,一个47岁。他们就像前世的冤家一样,每次碰到一起,就要不停地“互相伤害”:他们互相较劲,互相攀比,互相嘲讽,互相刺激……
比到后来,两个人都身患重病,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他们比无可比,居然,开始比起了自己的肾病!
谁更虚弱一点,谁更严重一点,谁需要更多的治疗,谁的治疗方式更好……一方面,作为成年人,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有多么无聊,另一方面,他们却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兄弟姐妹互相竞争、互相伤害的情形,一直都在多子女家庭中存在。以往,这个问题曾被计划生育政策短暂掩盖,但最近几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老大跟老二“争宠”的情景就又频频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孩子把自己刚出生的小弟弟从楼上扔了下去。
生性本善的孩子,为什么会对同胞兄弟/兄妹心存各种敌意呢?这种敌意来自哪里?
原因很多,今天我只想探讨后果最严重,伤害最糟糕的那一种。
我爸爸总喜欢比较我的两个哥哥。”
“见面就掐两兄弟”家的三弟说。
“父亲在哥哥们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然后,他们俩居然就不知不觉地继承了爸爸的‘遗志’,把这样的比较进行了一辈子,真是难以置信啊。”
父母为什么会比较孩子?
父母的“比较”,多半是出于以下两种心态:
1“功利”的比较我们都以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是平等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父母的爱,真的很功利。
比如,我就见过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富裕,小女儿贫穷。
小女儿刚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拿到报酬,就从中抽出了四分之一请妈妈吃大餐。
菜端上来,妈妈第一句话是:“这顿饭要花多少钱啊?”
小女儿实话实说:“800多。”
妈妈说:“哦,你姐姐上次请我吃饭,花了1200多块,去了一家特别上档次的餐厅……”
小女儿给妈妈买了一件500块钱的衣服,妈妈会说:“你姐给我买了一件,要2000多呢。
很多情况下,兄弟姐妹的优秀,本身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痛苦,可是父母的比较,却真能让他们的心情,沉入深渊。
因为,对所有孩子来说,父母从一开始就是他们最尊重,也最看重的人,有些人甚至穷尽一生努力,只为得到父母的一句赞许。
从最尊重的人嘴里,听到自己不够出色;从最喜爱的人嘴里,得知他们更喜欢的是别人,这种伤心,恐怕比失恋的滋味还难受——失恋了,你还能换个更好的恋人,可是,你一辈子都没办法换掉父母。
2“激励”的比较
有些父母喜欢比较孩子,倒真不是因为偏心,也不是因为嫌弃。比如许许多多的中国父母,动不动拿孩子比来比去,完全是想“激励”孩子。
“弟弟总是按时完成作业!你为什么不行?”
“姐姐的房间那么干净!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收拾一下呢?”
不可否认,出于“激励”目的的比较,最起码,它的初衷是善意的。
问题是,孩子能够领会你这样的善意吗?
如果你说:“弟弟总能按时完成作业!”
孩子的第一反应绝不会是:“我要向弟弟学习!”
而往往是这个:“讨厌的弟弟,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你就是喜欢弟弟!”
如果你说:“姐姐总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
孩子的反应绝不可能是“我要向出色的姐姐好好学习”,而却很可能是:“下次我要在她房间里丢点垃圾,让她也和我一样被你们嫌弃。”
或者是:“真想揍姐姐两下啊,她让我显得更糟糕了。”
来自父母的“比较”不仅没法激励孩子,它只能给孩子带来痛苦的竞争感,让兄弟姐妹的对抗升级。
既然负面比较不可取,那么,所谓的“正向比较”,是不是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呢?
上文里那个,经常被妈妈虐出内伤的读者曾经说过:
有时候,我妈妈也偶尔表扬我。比如说我‘做事情比姐姐认真’,这时候,我会开心一小会儿,但是很快,我就会陷入恐慌——万一姐姐也变得认真了怎么办?我必须做点事情让她分心,不能超过我。”
“成年以后,我花了整整一年,才意识到,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的心态有多么糟糕——拿我自己的各个方面去和别人比较。太愚蠢了。因为你看,总有人在某个方面比你要强。”
被比较的孩子会怎么做?
在面对父母的挑剔和比较时,饱受嫉妒情绪煎熬的孩子,会作何反应呢?
1情绪失控孩子不忍心报复父母,就选择报复兄弟姐妹。
在心理学专家Ginott组织的家长小组里,就有一位妈妈承认,她小时候头发又稀又短,颜色难看,姐姐却长着一头美丽的金色长发,本来她根本不觉得姐姐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后来,她慢慢发现,爸爸喜欢整天抱着姐姐,很少拥抱自己,还甜蜜地把姐姐叫做“我的长发公主”。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小女孩悄悄潜入姐姐的卧室,拿妈妈的剪刀,剃光了姐姐引以为豪的一头长发。
2逃避有些孩子不善于争宠,他们选择逃避压力。
有位读者曾经告诉我,从小时候开始,她的妈妈就总是告诉她:姐姐什么地方都比她强。
成年以后,这位读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家搬到了“能力所及,离家庭越远越好”的地方。
直到今天,我仍然害怕过年过节。因为一回家,妈妈就会抓住我,用尽一切机会贬低我。比如:你家孩子怎么那么皮啊,你看你姐姐家的孩子,就那么有规矩还聪明成绩又好;你姐姐刚刚升职加薪了,你怎么还那么累死累活地工作,还挣不到多少钱……”
“每次见我妈,我都会受严重内伤,回家以后,我要花好几个月,才能重新把心理调整到正常的状态!”
3放弃父母
我听不少人说过:“我不生二胎,是因为听过这样的故事——兄弟姐妹为了谁给父母养老送终打得不可开交,最后谁都不管爸妈,把老母亲扔在街头……所以,不如只生一个就好了。”
但其实我也见过更多的家庭,几个子女团结友爱,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地共同抚养家中的老人。
同样是子女,为什么表现天差地别?除了孩子本身的问题,我们不妨也在父母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有些父母,的确会有偏爱的孩子,他们又偏偏经常把这样的偏爱放在嘴里,挂在脸上,时刻伤害着孩子的自尊。
“小的时候你嫌弃我,我长大了就嫌弃你。”
这样的选择,听上去残酷,却也有几分道理不是吗。
4自暴自弃
既然我永远比不过我的兄弟姐妹,那我就随便乱来好了。我不擅长做得比他好,起码我擅长做得比他糟。
心理学家发现:不少出色的孩子家里,会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妹——
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兄弟罗杰,曾经因为贩毒在监狱里呆了一年多。
另一位前总统卡特的弟弟,“不受控制的比利”,是个酒鬼,他逃税,利用兄弟的名气四处敛财……最疯狂的一次,是他甚至当着一大群各国记者和政要的面,在飞机跑道上尿尿。
看着这些糟心的兄弟,你会忍不住怀疑:同样的父母,说好的遗传优势呢?他们小时候是吃错了药,发生了基因突变么?
怎样改掉“爱比较”的习惯?
教育学者Adele Faber 和Elaine Mazlish在《没有对抗的兄弟姐妹》中这样建议:
当你想要比较两个孩子的时候,就对自己说:“停!停!你无论想对这个孩子说什么,直接说就好了,不要牵扯到其他孩子。”
这里的关键词是“直接说”,也就是:描述。
描述你看到的,描述你喜欢的,或者描述你不喜欢的内容。描述你的愿望……最重要的是,把关注点放在一个孩子身上。他的兄弟姐妹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都和他没有关系。
不要拿一个孩子不好的地方,和另一个孩子进行比较(为什么你不能像哥哥那样把衣服挂起来呢?),只和孩子谈论你不喜欢的行为。
描述你看到的:一件衣服被丢在地板上。
描述你的感受:这样做我很烦恼。
或者,描述需要做什么:把衣服放到衣橱里去。
不要拿一个孩子的优点和另一个孩子相比(你比哥哥可干净多了),只谈论什么行为能让你感到高兴。
描述你看到的:我看到你挂起了衣服。
描述你的感受:谢谢你,我喜欢看到我们的地板干净整洁。
下面,我们提供几个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应用这个“描述”原则:
原则一避免这样说: 你是个大孩子了,你没有像小宝宝那样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
孩子可能想: 我比宝宝强多了。
你该这样说: 我看见你在收拾积木、卡车,还把拼图收起来了。
孩子会想: 我是个收拾专家!
原则二避免这样说:我希望你的弟弟有你的学习习惯,他都没有办法集中精力一分钟!
孩子会这样想:爸爸都不为弟弟着想,弟弟真可怜。
你该这样说:你背单词都背了半小时了!
孩子会想:我懂得坚持!
原则三避免这样说:你看上去真好看,你妹妹总是穿黑色。
孩子会想:妈妈最爱我了。
你该这样说:我喜欢你衣服的配色。
孩子会想:我很擅长搭配颜色。
原则四避免这样说:太恶心了,就连宝宝也不会把牛奶洒得到处都是。
孩子会想:她不爱我,她爱宝宝。
你该这样说:牛奶洒在你衬衫上了。
孩子会想:哦,我最好把它擦干净。
原则五避免这样说:你哥哥为什么总能及时回家上音乐课?你为什么就不能?
孩子会想:我最烦他这么说了,下次我要找点事情让哥哥耽误。
你该这样说:你的音乐老师已经等你10分钟了。
孩子会想:哦,我应该放学直接回家的。
原则六避免这样说:你再敢说我“慢得要命”?你妹妹从来不这样对我说话。
孩子会想: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我妹妹做什么都是对的!
你该这样说:我被批评的时候,就不愿意帮你忙哦。
孩子会想:我下次说话要注意点。
另外,孩子们经常会把父母对一个兄弟姐妹的赞扬,当成是对自己的贬低。
他们会自动把“你的哥哥很细心”,翻译成“妈妈觉得我不够细心”。
所以,你最好把你的鼓励留给需要听的那个孩子。
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告诉你他做了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另一个就在旁边听着,那可怎么办呢?
那么,这样做永远都不会错——描述孩子的想法(你一定对自己感到很骄傲吧!)或者是描述孩子的成就(你一定花了很多努力和坚持,才赢得了奖牌!)
有些情况更加棘手,两个孩子做了相同的事情,又同时来向你展示他们的成果——
比如,期末考试结束,孩子们同时向你打开自己的成绩单。哥哥迫不及待地展示他在数学考试里得到的B(以前是C),而他的妹妹,拼命指着自己的A给你看。
突然之间,哥哥就泄气了,他所有的努力和进步,在妹妹的A面前,显得毫无意义。
这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们:
“今天这里没有成绩比赛,我需要分别单独和你们一起研究老师说了些什么,以及你对自己的感想。有努力,有进步,就是好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孩子在家长不在的时候,相互比较?
答案是,你不能避免,也不需要去避免,如果他们想要把成绩单展示给对方,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爸爸妈妈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爸妈没兴趣比较他们的成绩,这就够了。
相信我,多子女家庭虽然有数不清的温馨场面,但不可能永远一团和气,兄友弟恭。
承认这个现实,积极解决问题,远比欺骗自己“他俩只是熊孩子”,要好的多。
作为家长,如果你的教育方法能科学一点,巧妙一点,那么温馨的场景一定会越来越多。
女人产后掉头发很厉害怎么办的治疗小偏方 神有效!小编听到有新妈妈这样说:@王小丫的妈咪:我在生宝宝之前,头发都是很
为什么身份证后面有个x 身份证最后一位x是特殊人群 2023广东开学第一课直播入口 广州开学第一课2020年直播 寄身份证什么快递比较安全 身份证寄快递安全吗 “流浪气球”与美国众生相:共和党“指鹿为虎”,民主党“连夜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