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12-08 12:01:15
1
成人世界,
总有一些自以为幽默的人,
喜欢说一些不知分寸的笑话。
当玩笑的对象是我们成人时,
碍于社交潜规则,
我们最多心中反感,面上敷衍。
可是当玩笑的对象是孩子时,
当那些玩笑话已经对孩子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让孩子不安,恐惧时,
我们都非常想鼓起勇气对那些人说一声:
“闭嘴,别再对我的孩子说这样的玩笑话了!”
最后却又因为怕尴尬,怕“得罪”人,不了了之。
可是,
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任由孩子受伤害,
没有其他应对方法了吗?
2
前不久,
豆豆在小区里的小公园玩完回家,
我明显感觉到他有些闷闷不乐。
睡觉前,
我照例和孩子聊聊天,他突然问我:
“妈妈,你和我爸爸以后再生一个孩子,
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
我很诧异,
以往我和孩子爸爸并没有避讳过给他添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的问题,
他一向是骄傲的说要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从来没有表现出忧虑的情绪。
“怎么会呢?”我吃惊地问他,
“你怎么会这么想?”
孩子一开始沉默,
后来才说,是在公园玩,
遇到在那乘凉的邻居奶奶说的。
“邻居奶奶说,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
肯定喜欢自己的孩子,就不喜欢我了。”
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气愤和委屈,
但还是努力按捺下情绪,尽量平静地问孩子:
“那你是怎么跟奶奶说的?”
“我说你不会的,可是我说不过她。”
孩子嘴一撇,就要哭出来。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当时的画面,
孩子一定是一面想要反驳,
一面对老人的话将信将疑,
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恐惧,
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一个大人。
3
而在这次事件之前,还是同一个老人,
还对豆豆说过其他过分的话。
豆豆的亲妈,
在孩子4岁时离开家另外组建了一个家庭,
豆豆可以说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而这个邻居奶奶,竟然对孩子说:
“你妈就是你奶奶气走的。”
孩子奶奶气不过,去隔壁理论,
那位奶奶理直气壮地否认:
“我没说过这样的话,我怎么会对孩子说这种话?”
我想,
就算我这次再去找隔壁奶奶对质,
只怕又是一场罗生门,最多不过是得一句
“我就是跟孩子开开玩笑,你们怎么还当真了”。
可是我不能就让孩子心中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委屈入睡,
于是便给孩子讲了我小时候的经历。
我的祖父母辈,
都是开垦北大荒的黑龙江“移民”,
在我小的时候,随爸爸妈妈回山东生活,
没有任何亲戚能照顾我,
所以爸妈工作忙时,
我都会跟着我妈去她工作的面粉厂。
厂里的车间主任,
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闲下来特别喜欢“逗”小孩。
他总是跟我说,
我妈不是我亲妈,
我亲妈在东北,不要我了,
所以把我送给我现在的妈妈。
我虽然知道他说的不对,
却笨嘴拙舌地不会反驳,
每次都是直到我急得大哭,
那个叔叔才停止。
我跟我妈说,我妈就乐,对我说:
“你下次就说你看你和我长得多像,我就是你亲妈。”
而我这样对那个叔叔说之后,
他根本不在意,说一声
“像什么啊,你跟你妈一点都不像。
她不是你亲妈,你亲妈在东北呢!”
于是又以我的大哭作为收场。
我能理解我的妈妈,
她就像我们所有大人一样,
碍于面子,不想“得罪”领导、同事、朋友、亲戚,
一方面认为孩子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安慰自己,这对孩子也是一种经历和锻炼。
4
可是我自小有这样的经历,
而这样的经历,
已经成了我的童年阴影,
在我长大成人后,
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气愤很委屈,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
依然在这样的负面情绪中得到所谓“成长”。
给孩子讲完我的故事,我对他说。
“我小时候特别讨厌那个叔叔,
可是我没有勇气跟他说我不喜欢他这样逗我,
我的妈妈从小教育我要讲礼貌,
我觉得如果我跟他提出反对意见,
就是不懂礼貌,要被批评的。”
“可是宝贝,这不是不讲礼貌,
是那个叔叔和邻居奶奶先说了不好的话,
虽然他们没有什么恶意,
只是喜欢逗小孩,觉得这样好玩。
可是我们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告诉他们我不喜欢他们这样逗我们,
也可以把他们的话当成耳边风,不放在心上。”
为了教会豆豆怎么面对类似的“逗”,
我和孩子爸爸给孩子做了一场演练。
我扮演豆豆,孩子爸爸扮演讨人厌的大人。
孩子爸爸:豆豆,你妈妈以后生了小弟弟,就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我:不可能!有了小弟弟,我妈妈也一样爱我!
孩子爸爸:真的,你妈妈有了小弟弟后,就忙着照顾你弟弟了,没时间照顾你了,她就不爱你了。
我:那是因为弟弟还小,没法照顾自己,不代表我妈妈不爱我了!我还会帮我妈妈,一起照顾弟弟的!
孩子爸爸:你妈妈不是你亲妈,肯定喜欢自己生的孩子,怎么会喜欢你呢?
我:我妈妈爱不爱我,只有我和我妈妈知道,你不要胡说!
孩子爸爸:你妈妈亲口跟我说的,说她不爱你了!
我: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不要这样逗我了!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假的,这样一点都不好玩!
豆豆看得特别认真,
看到后面眼里还噙着泪,
我知道邻居奶奶的话,
真的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我们以这样“演戏”的方式,
向孩子表明我们的立场,
让孩子知道我们一直都会爱他。
也许孩子以后还是不敢大声说出:
“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
但是我知道孩子不会再把这样的话,
深深记在心上了。
我不知道这样“逗”孩子,
算不算我们人情社会中的一种特色。
这种常见的“逗”,
本质上是成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戏弄”,
故意利用孩子的单纯可欺,
让孩子害怕、哭泣和不知所措,
逗周围的大人一笑,
却给孩子带来担忧、恐惧和羞辱,
简直可以称为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行为。
5
之前看过一档综艺节目,
专门采访小朋友,
有一集一个小朋友明显是上节目缺乏安全感,
戴着自己喜欢的帽子,手里拿着喜欢的玩具车。
主持人一定要孩子把帽子摘下来,
还问小朋友要玩具车当做送他的礼物。
小朋友的采访主题是“体育迷”,
在回答有关奥运会女排的问题时答错了。
主持人说:“原来你都是瞎蒙的啊!”
孩子的爸爸妈妈是记者,
问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
孩子说想做医生。
主持人问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做记者。
孩子说做记者看电脑,眼睛会瞎掉。(意思是视力会不好)
主持人非但不去理解孩子的意思,还说:
“那你爸爸妈妈现在都看不见东西了吗?”
又引导孩子回答几个关于记者的问题后,主持人说:
“希望记者的后代能够秉承他们的传统,
也做一个出色的记者好不好?”
“你将来做记者,要去哪个报社做记者?”
“来,把帽子戴好,有个小记者的样子。”
人家小朋友刚刚明明说想做医生的啊!
并且在采访结束时,
主持人还是把孩子手里一直拿着的玩具车骗过去,
让孩子不知所措的走下台。
这档节目,在我看来,
完全是以大人的观点,刁难孩子,
问一些孩子很难回答的问题,
以孩子窘迫的表现,博大人一笑。
由此可见,现在非常多的成人,
还是没有“尊重孩子”的自觉。
他们逼孩子拿自己喜欢的东西给他们,孩子不给就说孩子不懂事;
他们用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交换,让孩子说些甜言蜜语,甚至叫他们“爸爸”;
他们无视孩子明显的性别特征,非说可爱的男孩子是“小姑娘”;
他们说着你爸爸妈妈不爱你了,他们说着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他们一直“逗”到孩子或窘迫,或哭泣,然后哈哈一笑,以为孩子哭完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我们没有办法让同事、
亲友改变他们“戏弄”孩子的陋习,
除了小心的提醒,似乎没其他更好的办法。
但作为父母,
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在面对这样的“玩笑话”时内心的感受,
要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起坚强的保护罩。
孩子生活的世界,不是美好的童话,
总是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教育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如何分辨善意或恶意的玩笑,
如何学会勇敢地拒绝,
学会应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慢慢获得内心的力量,
也许,
才是我们每个家长在面对别人“逗”孩子时,
应该做到的事。
女人产后掉头发很厉害怎么办的治疗小偏方 神有效!小编听到有新妈妈这样说:@王小丫的妈咪:我在生宝宝之前,头发都是很
为什么身份证后面有个x 身份证最后一位x是特殊人群 2023广东开学第一课直播入口 广州开学第一课2020年直播 寄身份证什么快递比较安全 身份证寄快递安全吗 “流浪气球”与美国众生相:共和党“指鹿为虎”,民主党“连夜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