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3-13 10:00:03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我们可以用“教育”这只画笔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任何我们想要的模样吗?
NO!!!
永远不要低估我们的造物主,我们的遗传史,我们的老祖先。
在我们还是个受精卵的时候,我们就被赋予了“气质”。当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时,我们就已呈现出不同的“行事风格”——有的会隔三差五地踢妈妈肚子刷存在感,有的可以整整九个月纹丝不动。然后,我们出生了,虽然都是小婴儿的我们却是那么不一样——有的一碰就哭,一哭就不会停,有的却整天笑眯眯的。
生孩子之前总会畅想自己能生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可刚生出来一两岁就已经是个磨人的小妖精了,于是心里还是想着——恩,没关系,我一定可以把她“教”成好孩子……正因为对“气质”(天性倾向性)缺乏了解,我们总是想着可以用“教育”把孩子塑造成我们喜欢的模样,然而可能会越来越糟,因为我们没有接纳和了解他的气质。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的天生气质——
什么是气质?
气质有无好坏?
气质有哪些影响因素?
有哪几种气质类型?
如何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进行“因人而异”的养育?
几千年前,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气质说,将人的气质类型分成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关于儿童气质的研究日益增多。在1956年由Alexander Thomas & Stella Chess发起的纽约纵向研究是迄今为止时间最长和最全面的气质研究。
Thomas&Chess认为:儿童气质(Temperament)是儿童的行事风格,即怎样表现(How)而不是表现什么(What)或是为什么表现(Why)。气质体现了对外来的刺激、机会、期望或要求的反应。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气质相对稳定并具有连续性,但在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气质特点也会发生变化(Carey)。
而且,Thomas&Chess发现,养育实践可以相当大地改变儿童的情绪风格。
气质不分好坏,无论何种气质都是婴幼儿正常的行为方式。Thomas 认为:气质与环境之间的拟合度(goodness-of-fit)至关重要,孩子进入学龄期后的行为问题是他在婴幼儿时期正常的气质变化与其生活环境不能良好适应的结果。
顺应孩子的特质,使得他们将精力引向特定的方向则可以让他们适应环境,并且做到最好。
然而我们会因为自己特别偏爱某些气质,而压抑孩子拥有的我们不喜欢的气质。
那么,不顺应气质的教养会造成更多的行为问题,它的路径是这样的:
不理解孩子的气质→
不理解孩子的行为→
压抑孩子的天生气质→
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
不能做自己→
自身与外在环境冲突→
行为问题产生。
举个例子:皮皮是一个特别爱动、淘气吵闹的孩子(从气质层面来说,可能他只是一个活动性水平高的孩子),可由于皮皮的老师和家长没有看到本质的问题,就给皮皮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导致闹闹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从而变得自卑、叛逆,继而在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问题。
所以,要使儿童得到最佳发展,父母教育方式必须适合儿童的气质,找到顺应孩子天生气质的方式自然教养,帮助、鼓励他去适应环境来慢慢地削减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压抑他的气质不断“教化”。
Thomas 和 Chess提出了9个婴儿气质评估的维度,后人借助于实现观察和父母访谈,根据这些维度进行评价,某些特征聚集在一起,产生了三类儿童:
1.容易型(easy babies): 饮食、大小便、睡眠都很有规律,心境比较愉快,积极;乐于探索新事物,善于融入新环境。约40%的儿童属于这个类别。
2.困难型(difficult babies):活动没有规律,不容易预测和把握;难以融入新环境,对新环境和陌生人很敏感,反应强烈,往往很紧张,入会哭闹不止等,比例约10%。
3.慢热型(slow-to-warm babies):居于上两种之间,属于慢性子。她们对环境的变化不易适应;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吻合、抑制,心境比较消极,比例约为15%。
剩下的35%的婴儿被后来的研究者归为中间型——中间偏易养型和中间偏难养型。(Carey)
如何针对孩子不同的气质进行“因人而异”的养育?
我们从几个维度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接近/退缩:“趋避性”强的孩子,会比较内向,不善于融入新环境、不善于社交。很多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好内向,是不是有病?
但其实他可能非常自得其乐,就如Susan Cain在TED演讲中说的那样:内向和害羞是不一样的,内向性格的人更能在独处的时刻,从自己的内心获得创造的力量。
“趋避性”强的孩子往往学习会更有深度,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强迫这样的孩子去和别人打招呼,也不要因为他们“不喜社交”而骂他们胆小害羞,我们可以通过慢慢的引导——比如让小孩子之间去交换玩具等来促进他们的“社交”。
而“趋近性”强的孩子,虽更喜欢社交,也善于融入新环境,可正因为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他们更需要加强“安全意识”。
2.活动量:“活动量大”的孩子会比较调皮、好动,他们需要不断“折腾”来消耗自己的精力。
可好动并不等于“多动症”(ADHD)。
很多家长也焦虑:我的孩子那么好动,是不是有病?他只是需要释放能量而已。
比如在上课前他就需要把活动量消耗一些——跑步去学校或是早起做运动,平时下课的时候也可以让他擦黑板或是发发作业,消耗完能量他会在上课更专心听讲。
平时在家里也可以多派一些家务活给他,家长也可以带着他多多运动,运动场、游乐场、户外可是活动量大的孩子最适合的去处。
3.敏感度:“敏感度”高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变化都很敏感(所以,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是特别敏感的呢!),在人际关系中也特别善于“察言观色”。
“敏感度”低的孩子则特别大大咧咧,有时候甚至会出语伤人而不自知。“敏感度”低的孩子对妈妈剪了新发型或是换了新衣服不会太在意,而“敏感度”高的孩子却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所以,对于“敏感度”高的孩子则更应心平气和、积极地对待,引导他们往好处想。而对于“敏感度”很低的孩子,可以陪着他多读绘本,观察人物的喜怒哀乐,或是多带他到大自然里去玩水、玩泥巴提升他感官上的敏感阈值。
4.心境特质:有的孩子会一整天心情很好,然而有的孩子则比较易怒、爱哭。针对这类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方法。
如果他们的父母如果用愤怒的、惩罚性的规定对付他们,他们的反应是反抗和不服从,结果父母继续他们的强制策略,这样会强化他们的反抗行为、以及他们易怒的风格(Calkins,2002;Lee&Bates,1985) 。
相反,当父母积极、投入并参与敏感的、面对面的游戏时,这些游戏帮助婴儿调节情绪,儿童的困难程度到2岁就有所下降 (Feldman,Greenbaum,&Yirmiya,1999)。
说了那么多,我只是想告诉爸爸妈妈们,虽然有时候别人会告诉我们:“你们家宝宝真是调皮捣蛋,是不是有多动症!他真爱哭!你看他那么内向,是不是心里有什么问题!”但他们都不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隐藏在这些表象后的深层原因都要我们去观察和了解。
我知道,谁都可能对我的孩子指指点点,但我一定要保护好他,让他知道他并非“异类”,只是比别人爱哭一些,或比别人安静一些,或比别人爱闹一些。
有时候你或许需要深呼吸,然后告诉他:“嘿,爱哭爱闹的小宝贝,如果没有你的存在,所有的宝贝都是一样乖乖的,那该多无聊?有了与众不同的你,世界才像万花筒一样精彩呀??”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