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3-08 03:00:02
记得Zoe刚生大宝那会儿,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就是《不吼不叫养育男孩》,因为太多家庭里吼叫是常态,所以“不吼不叫”才畅销。
前几天,又被一篇文章文章刷屏——《复旦教授: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
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的一代。
可现实是,家长们都苦于无法平和,大部分家庭吼叫是常态,打骂惩戒也不少。
什么鬼,到底是不吼不叫?还是打骂惩戒?
其实很简单……
01吼孩子也能够和善坚定
吼孩子是不是与正面管教背道而驰呢?
在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吼孩子,有时候也是难免的。
上周我接啊谷放学,和老师沟通了会儿,啊谷闲着无聊,开始玩隔开每个班队列的线栏杆,我用余光看到,赶紧制止说“这不能玩”,他没听。
不过几句话的时间,等我们回过神,他已经把线栏杆拉到最长,老师和我不约而同地大声喊他名字,“XX,过来!”
人多嘈杂,不能不吼,不然他再一拉,栏杆就倒了,或是把线一放,指不定弹到哪个小朋友。
这种“吼”,与“和善坚定”是否矛盾呢?
不一定,要看吼完之后的做法。
等他过来收好线,老师和保卫叔叔都耐心和善地告诉他,“这不能玩,容易弹到脸。”
所以,这种“吼”,相当于坚定地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接着,继续保持和善的态度,将原因说给孩子听。
可以这么说,这种“吼”,针对的是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完全是可行的。
接着,出了校门,我和啊谷共情,你不听妈妈劝告,是不是因为太好奇了?太想玩了?
他说是,想知道线可以拉多长,能收能拉真好玩。
我说,恩,你好奇的心情妈妈理解,不过老师和保卫叔叔刚才告诉你,玩这个是会影响甚至伤害别人的哦。
他说我知道了嘛。
我说,妈妈想说的是,遇到这类情况,提醒你“不能玩”,可你好奇得忍不住的时候,妈妈和你约定一下,像我们平时玩游戏那样,喊“停”必须停,好不好?
他说,好的呀。(因为在家他和弟弟两人玩闹时常过火,我给他们设立的规则,无论谁喊“停”,两个人都必须先停下来,确保安全,谁不停就输了。所以他们对这个词反应比较敏感迅速。)
假如,我们吼了他,他也停下来了,但是我们还没完没了地数落他:“你看别人都没玩,怎么就你乱来,说了你还不听,非得让我吼你才行!你怎么这么皮……”
这样,“吼”就是针对人的评价,而不是行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或自卑感。
总之,假如“吼”是当时最有效的办法,那么吼一声、产生效果了,就可以了,千万别叨叨,更别上纲上线。
之后可以做的是,一是认同感受,二是解释原因,三是一起想办法解决,防范于未然,四是……请接着看!
02惩罚别被愤怒裹挟
再来聊这位复旦教授,他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
所谓惩戒,就是“吼”之后的责难和惩罚。
Zoe不是反对惩罚,正面管教也讲逻辑后果嘛。如果是出于有意识的,提前告知的惩罚,比如明确规定破坏规则的后果,是可以的。
比如,我家啊谷和洋洋小时候,不吃饭会打我们的勺子,或者玩食物,然后饭菜落一地。到了两岁半之后,我就和他们说,如果故意弄掉的饭菜,要自己全部捡起来,才能去玩别的;如果是吃饭不小心掉落的,妈妈陪你一起捡。
这样的逻辑后果,就是惩戒,但因为事件与后果之间有逻辑关系,所以也不针对人,而是行为。
可是大多数惩罚,都是父母师长被愤怒裹挟时,不受理智控制地夸大了惩罚的程度,容易变成愤和折辱。比如,你竟敢……去罚站、去抄书一百遍、不准吃饭、不准出去玩……
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惩戒,孩子也会觉得不公平而反抗、叛逆、自暴自弃,那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03鼓励比惩罚的效果好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除了进行惩戒,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鼓励。
可那位复旦教授认为,现在的家长过度鼓励孩子了,虽然多赞扬他,让他有自信是对的,但太多鼓励,会导致孩子骂不得、说不得,在这种教育之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早受委屈,早得到锻炼。
他可能对鼓励有什么误会,鼓励不是表扬!
表扬会导致他担心的那些自我膨胀、无法承受挫折的问题。
可鼓励,不是盲目的表扬和吹捧,鼓励能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加以修正,在孩子无论成功或失败时与自己纵向比较,冷静思考。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适应社会的人。
今天我们先来谈鼓励在修正不良行为时的作用——关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校园看到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男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生感动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则故事,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
一是尊重学生。身为校长的陶行知先生,把自己与孩子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二是鼓励代替惩戒。陶行知先生坚定制止了学生的行为之后,从错误中仍看到男孩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守时、尊重、勇气、肯认错,没有因为一件事而否认孩子的人格,没有上纲上线,恰恰还保护了孩子的“良知”,这正是孩子能够诚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关键之一,也是教育的秘诀之一。
所以,你会坚定地“吼”,和善地“鼓励”了吗?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