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3-04 08:01:15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么该如何给孩子树立规矩呢?3岁前不立规矩就晚了!如何正确给孩子立规矩?
一位清华教授说:“中国教育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养育孩子,信奉的就是“释放天性”、“散养”“放手”,想法固然是好,可是,用这样的方式去养育孩子,最后却事与愿违,养出了野蛮、没教养、没规矩的孩子。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几名儿童在馆内水池边,用鹅卵石“打水漂”,而家长就在旁边淡定围观,还不时举起手机拍照。
类似的案例太多了:
四年级的男孩猛推孕妇,被质问原因时竟说:“我就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
4个“熊孩子”闯进西瓜棚,踩爆农户9000斤瓜,仅仅因为无聊,想找点乐子。
……
鼓励孩子探索,不禁锢孩子思想本没有错,可为什么熊孩子越来越多?
因为很多父母错把“纵容”当成“自由”,没有规则的教育,释放了孩子的心中的“小恶魔”。
无条件的放养,只会让孩子缺乏最起码的敬畏之心。如果没有任何教育和引导,还要父母做什么呢?
蒙台梭利说:“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样,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都说“3岁看大”,孩子3岁之前,父母就应该逐渐把规矩立起来了。
对孩子来说,规则不是限制,而是界限。生而为人,至少要守住三个底线: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1.不伤害自己
孩子没有安全意识,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受伤害最多的还是自己。
前几天刚看到的新闻,12岁男孩因为赖床被家长训斥,竟从6楼的家中翻出窗外,睡在了5楼的防盗窗上,最后被消防员救下。
还有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只因想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撑着一把小雨伞从13楼跳下。万幸落在6楼露台,被邻居发现及时送医,捡回一条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孩子看不到背后暗藏的危险,家长也常常不以为意。比如,在车流密集的马路上横冲直撞,随意把玩剪刀、菜刀,无视“水深危险”的提示下河戏水……
你不及时给孩子安全教育,最终可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给孩子建立“不伤害自己”的规则,他们才懂得什么行为不被允许,也就不会“传递伤害”,孩子才知道尊重别人,遵守社会道德,才能去珍惜生命。
2.不伤害别人
不懂得什么会伤害自己,也更加不会顾及别人的安全。
10岁男孩在8楼的家里看动画片,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一气之下用小刀子将施工者的安全绳割断,致其悬在半空中动弹不得。
江苏江阴某小区,一个过路的22岁女子,被顶楼扔下的砖块击中头部,当场死亡,闯祸的是两名二年级小学生。
孩子在2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时会通过打人,或其他挑战别人底线的行为,来感受“我”的力量。
制定规则,约束孩子的一些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控力,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也为他们以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3.不破坏公共环境
有一期《圆桌派》上周轶君说:
“家长们出门会告诉孩子,这里不能碰,那里不能摸,但是,是因为怕孩子把手和衣服弄脏,却从来不给孩子制定规则,出门的时候,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江苏江阴三个小学生,两个星期偷走了42辆公共自行车,造成损失超过15万元。他们破坏锁止器,再把自行车骑走。
而当公司向孩子家长提出经济赔偿时,家长态度冷漠,不愿赔偿。
有了家长“撑腰”,孩子无需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恐怕今后将更加为所欲为。
告诉孩子:我们有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但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去私自占有或破坏。
还是那句话,你不教育孩子,这个社会早晚会替你教训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制定规则呢?这里分享我的几点经验。
1.考虑孩子可接受的范围
给孩子制定规则,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发展特点,不要超前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则。
邻居家的孩子只有一岁半,可是,经常会听见她在嘶吼,原因是她对儿子要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可她没有想到,一岁半的孩子,对于收拾玩具这个行为,是无能为力的。
不合理的规则,可能会产生两个后果。
首先,孩子某些合理的、正常的行为会受到约束和压制。
儿子班的一个家长,就会要求孩子,写完作业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
玩,本来就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天性,但是,加上了这么一个“规则”,孩子渐渐就不爱下楼玩了,因为觉得玩,也是被要求的。
第二,孩子因为无法遵守规则,而忽视规则,从而产生“规则可以不遵守”的想法。
这样的规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形同虚设。
2.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规则
帮助孩子制定的规则,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
要孩子懂得不可以随意打扰别人,父母首先就应该尊重孩子。比如,玩游戏、看动画片可以规定一个时间,而不是在孩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强迫他们终止;
让孩子不打人,父母也应该做到不体罚孩子;
假如父母做错了事,也要给孩子道歉;
在公共场合举止得体,孩子从你身上看到的,就是他们会学习模仿的行为。
当父母遵守了规则,才会赋予规则威严性,让孩子带着敬畏的心理去遵守规则。
3.制定规则不带情绪
如果父母将个人情绪带进规则里,孩子可能只会感受到害怕、恐惧、愤恨和不满,无法正视问题,拒绝与父母合作。
有一次,儿子渴了,自己站在板凳上去拿水杯,不小心把水杯弄倒了,水就洒到了老公的手机上。
怒气冲冲的老公,当时就给儿子定了一个“规矩”,以后不可以自己去桌子上拿水杯喝水。
儿子被爸爸凶神恶煞的表情给吓得不敢说话,只好拼命点头,而他心里却是有委屈的,对于这个“规矩”当然是不认可的,为什么自己不可以拿水喝?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
4.坚定地执行规则
规则一旦制定,就需要严格执行,不以家长的心情好坏、孩子的情绪高低为转移。
如果孩子一哭闹起来,甚至撒泼打滚,你就束手无策,只好当场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还煞有介事地强调“这是最后一次”。孩子是捕捉情绪的高手,这次尝到了甜头,下一次很可能就变本加厉。
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
面对大哭大闹的孩子,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不开心,你想哭就哭一会吧,妈妈就在这里陪着你,但是我不会满足你的要求。”
等孩子发现撒娇耍赖都没有用,自然就会慢慢舍弃这样的行为。
5.用承担责任代替惩罚
当孩子违反了规则,父母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惩罚,这的确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守规矩。
但是,孩子也会有一个“免疫力”,这个方法越来越无效。而且,惩罚的背后是你强我弱的信号,对孩子不尊重,也让孩子排斥规则。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如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不好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比任何说教和惩罚都管用。
当孩子把玩具满地乱丢,自己不小心踩到弄痛了脚,跑到你怀里哭诉,不妨趁这时告诉孩子:“我不会因为你乱丢玩具就惩罚你,我永远爱你,但你得自己把玩具收好。”
给孩子立合理的规矩,让孩子在秩序中成长,学会判断是非善恶,把规则内化为骨子里的教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尊重别人,不伤害别人的人。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