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2-03-03 03:00:54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耐心教导吗?小心你的情绪,杀死你的孩子!
当下社会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父母对于孩子的精神关注与物质给予完全不成正比。
在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当一个小孩子不需要考虑衣食住行,在父母提供的庇护中就应该无忧无虑。
所以极少会有家长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建设,甚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下很多无法挽回的错误。
这些错误不但给孩子的三观带来持续性的负面影响,甚至最终成为孩子走向毁灭的根本原因。
01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情绪里慢慢崩溃?
情绪管理是一种宝贵的能力,但很多父母不但情绪控制能力差,更是选择将自身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17年除夕之夜,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云南一个15岁的少年却用喝农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他在遗书中,将自己的死因全部归责于父亲。
“我还很年轻,不是那么想死,但我受不了气。
不要把脾气撒在自己儿女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上帝把他们送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为此我必须申明:我的死与我的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原因是我爸爸他总是给我压力,给我难过,我死了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解脱……”
在遗书最后少年还特意告诉父亲,要他不要责怪爷爷奶奶,不要把过失推给他们。并将他的手机卡给一个小伙伴,QQ钱包密码都留了下来。
平时父亲脾气暴躁,心情不好就习惯将怒火转移到他身上。言语辱骂是家常便饭,拳脚相加也是时常发生。
男孩其实很善良,也没有什么心理疾病。他唯一无法原谅的就是自己的父亲。
孩子出事后,父亲也悲痛万分,避开了任何采访。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由自己生养,不具备抵制父母的权利与能力,他们甚至把接收父母情绪转移当成孩子的一种义务,却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具备情绪感知的完整个体。
你可以认为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但绝不能把他当成自己转移负面情绪的媒介。
02多少孩子,被父母教育成了“玻璃心”?
有句话说的好:溺子如杀子。
离我家不远有一所小学,去年的时候发生过一起学生跳楼事件,该学生送到医院后,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事件发生的起因很简单,班级做了一个活动,需要将课桌按活动要求围成一圈进行摆放。活动完成后,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桌还原,但有个学生不想这么快结束游戏,选择了拒绝,老师便批评了几句。
他在沉默一会后,突然跑到窗边一跃而下。
经后来调取的视频以及在场学生的供述都显示,当时老师不存在任何体罚或者言语攻击行为。而在其他家长以及同事的描述中,老师性格平易近人,口碑一直都很好。
当然,具体情况也不能人云亦云。
不过在惋惜之余,有一个问题似乎更值得我们关注: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内心如此脆弱,面临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如此极端的反应?
后来知道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看管,隔代抚养就很容易产生一个问题:溺爱。
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平时自己的需求总是能得到满足,一旦在外界得不到心理上的胜利,就和婴儿的哭泣一样,不惜用伤害自己来迫使对方妥协,甚至直接采取极端方式。
所以悲剧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03多少孩子,在等待着父母的一句“你已经够好了”?
中国父母的语言暴力主要体现在过度苛责上。
很多父母在孩子表现突出的时候,非但不给予积极评价,反而秉着“戒骄戒躁”的思维,刻意否定孩子的优秀。
曾经和一位抑郁症读者聊天。
她说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过度苛责的家庭环境里,在她的印象中父母从未给过她正面肯定,无论她做的有多好,都换不到父母的积极评价。
高中的时候,有次考试她从年级三十几直接跃升到前五,当她开心地把消息告诉家里后,父亲没有表达任何惊喜,更没有鼓励,只是冷冷地告诫她不要骄傲。
所以在她的成长历程中,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而在参加工作后,这种思维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她永远都处于一种不自信状态,做一件事情总是畏手畏脚,事情还没开始便已经陷入焦虑,过于在意旁人的看法。
这不但影响到她的工作,更为她的人际关系埋下了重重障碍。
她曾试图和父母沟通,但父母非但不承认自身的教育方式有错,反而觉得她矫情,心理承受能力差。
后来她患上了抑郁症,甚至一度想要自杀。
在我们的传统思维里,以为语言暴力就是批评。
其实不然,还有一种语言暴力是吝于给予孩子积极地肯定与鼓励。
过于苛责式的教育,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日积月累下可能会造成她往后漫长人生中的举步维艰。
甚至引发对人生的绝望。
在传统的家庭结构里,孩子代表的不仅是未来,更是维系一个家庭稳固长存的必备因素。一个家庭失去了孩子,面临的结果就是堕入深渊。
而留给父母的,更是划在心底一辈子都无法修复的裂痕。
04 0-8岁小孩心理教养指南
(建议父母永久收藏)
除了上面几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错误,摧毁一个孩子的因素还有很多。
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
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尽管只是有过这种想法并未付诸实践,但这种未发生但潜在发生的概率之高,不得不让我们觉得细思极恐。
或许,为人父母都应该试图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每个人从意识萌发开始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成长便是一个三观塑造的过程,而在幼儿与少年时期更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类似悲剧的发生是可防可控的。
国外有相关专家与机构对孩子各年龄阶段的行为意识进行过观察总结:
1岁之前,孩子停留在最基本的感官阶段,对陌生人表示不安,父母应该更多给予他们身体上的照料,防止物理伤害,并辅以适当的语言、运动以及感官刺激。
1——2岁的时候,有了初级的个人成就意识,自闭症发现时期,开始有了模仿能力,也有了友谊概念,这时候父母除了防止物理伤害外,还应该开始锻炼他们的思维技巧,让他们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游戏中,培养初步独立意识。
2——3.5岁,行为更独立,对外界的好奇逐日增加。这时候父母要开始让他们多加参与,鼓励他们选择,开始初步培养兴趣爱好。比如读书、音乐。
3.5——5岁,群体意识增强,喜欢朋友,喜欢问各种问题。这时候父母应该开始拓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天赋,增强它对学习与爱好的专注力。
5——8岁,对人和世界多了一份深入的好奇,对事物的本质产生兴趣,更加自信。这时候父母应该培养他的个人能力意识,初步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参与团队协作。
这些都是为人父母所应学习与了解的东西。
05别成为孩子的“递刀人”
当然,对于中国绝大部分父母来说,方法都只是第二阶段的学习任务。
最基础的是为人父母,必须拥有愿意去了解去重新学习的意识,将养育孩子看成是彼此共同成长的机会。
这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幸运,更是避免以后悲剧可能发生的有利保障。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为人父母,首先就应该学会怎样去当好一个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的无所作为就像一只无形的黑手。
当你的孩子越来越漠视生命,你可曾发现正是你将刀子慢慢递给了他。
不要成为那个让孩子走向毁灭的“递刀人”。
药物流产疼不疼的真相 过来人分享了自己最真实的经验药物流产,它是意外怀孕以后的处理方式之一。大多数女性朋友出现意
国际高中怎么样(领科国际高中怎么样) 蜂胶怎么样 蜂胶怎么用 有效身份证件类别填写什么 办理出生公证委托书 为什么来白带会有血 妇科专家来告诉你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