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2-10 08:20:48
执笔/刀剑笑
北溪管道被炸后影像 资料图
波罗的海水下260英尺的那场地缘政治悬案,正在被西摩·赫什揭开一角。
当地时间8日,这位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在“substack”媒体平台上发布调查文章,援引“直接了解内情的消息人士”爆料,详细描述美国如何“密谋”摧毁北溪天然气管道。
总统拜登亲自下令,国安顾问沙利文督阵一个跨部门特别小组紧锣密鼓筹划,在反复论证后由中情局实施,出动美国海军精锐深潜特种部队,远赴挪威踩点和布设炸弹,最后将要引爆时刻突然改变计划,整个过程精心拿捏时机以及各种舆论掩护……
一波三折的情节像极了好莱坞大片桥段。
而在一个声名显赫的美国调查记者手中,这些又是华盛顿不得不对外回应和解释的质疑。但奇怪的是,美方“涉事部门”这次都只只言片语地敷衍否认,主要美媒也陷入集体失聪。
炸毁天然气管道是破坏民生基础设施的恐怖主义行径。
“是的,美国正在考虑将自己列入国际恐怖主义名单”。
当美国个别媒体评论区中已经出现这样的嘲讽时,华盛顿不能一直这样装听不见吧。
1
西摩·赫什这篇文章挺长,译成中文将近9000字,但美国密谋的时间线被勾勒得很清晰。
外媒报道截图
2021年12月,袭击密谋在华盛顿酝酿。
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召集一个跨部门特别小组开会,地点位于白宫附近的旧行政办公大楼顶层一个安全房间。这个特别小组刚组建不久,成员来自美军参联会、中情局以及美国务院和财政部等。预判俄罗斯将对乌采取军事行动,会议主要商讨可能的应对计划。
直接了解过程的消息人士透露,与会者很快就明白了:
沙利文希望特别小组提出一个摧毁两条北溪管道的计划。而且,他传达的是“总统的意愿”。
西摩·赫什在文章中简单梳理美国政府这样做的动机。
北溪-1管道,一开始就被美国和北约其他反俄成员视为“威胁”。它们担忧,莫斯科借此获得巨额收入来源,德国等西欧国家严重依赖俄天然气,经济和政治上的对美依赖度将被削弱。
一旦俄乌冲突爆发,德国等国是否愿意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也就画上了问号。
北溪-1已经如此“危险”,北溪-2这时候也来了。
随着这条管道2021年9月完工,美国国内要求应对北溪管道“政治威胁”的声浪更大。拜登政府上台后没对北溪管道背后的运营公司持续施加制裁,甚至被美媒Politico描述成“一个危及拜登议程的决定,比从阿富汗的混乱撤军影响更甚”。
承认通过制裁或外交手段阻止北溪管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之后,美方就把选项集中到了一点:摧毁它们。
怎样摧毁这些管道,就成了这个特别小组接连多次会议的主题。
西摩·赫什文中提到,来自不同部门的与会者们提出各种方案,美国海军建议派出潜艇直接攻击管道,空军提出投掷可远程引爆的延迟引信炸弹。但这些明目张胆的方案立即被中情局否了:
这“不是小孩子的东西”,一旦这次袭击被查出是美国干的,“就是一种战争行为”。
因此,无论干啥,都必须是“秘而不宣”。
干这种事,还是中情局拿手。中情局长伯恩斯迅速授权成立一个工作组,开始制定行动计划,准备出动美国海军潜水和打捞中心人员,具体执行这一炸毁北溪管道任务。
这个位于巴拿马城的机构专为美国海军培养精锐的水下特种部队。
2022年初某个时刻,炸毁管道计划敲定。
西摩·赫什文中介绍,一开始,跨部门小组甚至中情局内部一些人还都对秘密深海攻击这个计划表示怀疑,认为相关难题太多,比如波罗的海海域有俄海军密集巡逻,那里也没石油钻井平台可为潜水作业提供掩护等,称那样做无异于“一场政治噩梦”。
结果呢?中情局工作组不久后就向上报告:有办法炸毁管道。
向西摩·赫什提供爆料的消息人士说,这个计划随即得到白宫肯定。挪威,因其地理位置和与美国的“忠诚”盟友关系,被视为执行任务的最佳地点。
北溪管道爆炸 资料图
2022年3月到6月,摧毁北溪管道计划开始实施。
在中情局工作组一些成员3月飞到挪威后,这场密谋的情节开始加快。
期间,美挪两国人员先是确定了在波罗的海水下放置炸药的确切位置,然后又选择在6月份北约在附近海域举行演习时,在相关演训科目掩护下在北溪管道下布设了高能C4炸弹。
一个小插曲是,炸弹原计划在48小时后被自动引爆。
但关键时刻,白宫变了主意,担心引爆时间距离北约演习结束太近,那样美国跟这个事件的关联就太明显了。策划团队又被要求“想想办法”,能使炸弹稍后根据命令引爆。
于是,水下C4炸弹被改成了将由声呐浮标触发。
2022年9月,引爆炸弹“摧毁”北溪管道。
西摩·赫什在文中说,9月26日,挪威海军一架P8侦察机进行了一次看似常规的飞行,投下一枚声纳浮标。信号在波罗的海水面下传播,先是传到北溪-2,紧跟着到北溪-1。几小时后,高能C4炸弹被引爆了。
随着管道中残留的气体附上海面,就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了。
2
一场持续长达9个多月的密谋就这样被“揭穿老底”,美方相关涉事部门顿时坐不住了。
西摩·赫什显然曾就这些内容向白宫质询,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假的,完全是虚构的”。文章中说,美国中情局发言人在邮件中回复了类似的话,“这种说法完全错误”。
文章发出来后,美国防部又对媒体“重申”与北溪爆炸事件无关。
有意思的是,昨晚至今,耳朵一向灵敏的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突然“失聪”。有人注意到,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都没报道西摩·赫什的文章,甚至连白宫的“否认”都没提。
美媒《新闻周刊》倒是报了,但通篇都是“片儿汤话”,除了介绍北溪管道及其爆炸事件的背景,就是美俄方面的最新表态。对西摩·赫什长文的主要内容,则是一笔带过。
主要作为华盛顿地方性报纸的《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国内稍微详细介绍“赫什爆料”的少数媒体之一。虽然报了,但它也是把将近一半的篇幅放在作者西摩·赫什身上。
赫什 资料图
现年85岁的赫什是美国资深调查记者,1969年,他因揭露美军在越战期间的“美莱村大屠杀”暴行崭露头角,次年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20世纪70至90年代,赫什相继为纽约时报报道水门事件、美军对柬埔寨的秘密轰炸等事件等。
但华盛顿邮报对这些基本没提,而是重点放大赫什遭遇的质疑。
报道中说,这位普利策奖得主前些年曾经发过一篇调查报告,质疑奥巴马政府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说法,结果遭到当时白宫新闻秘书和中情局高官的猛烈驳斥。
突出对赫什的质疑,也是报道这篇文章的一些欧洲媒体。
英国每日电讯一篇报道的最后两段主要就是在说,西摩·赫什“因为太过依赖匿名信源而被质疑”,还说有不少人批评他“散播阴谋论”。尽管这位资深调查记者已经多次被事实证明了专业性和可信度。
一位美国问题学者指出,美欧主流媒体越是选择沉默或“质疑”西摩·赫什,越说明它们心里有鬼。它们这时候不去“扒粪”或炫耀自己的“专业”“客观”,而是淡化甚至帮着掩盖,是跟华盛顿长期以来达成的默契。
3
西摩·赫什长篇爆料后,莫斯科方面立即做出回应。
美国需就其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做出回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9日强调。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总结了赫什文章中的主要说法,称“白宫须对所有这些事实发表评论”。
扎哈罗娃 资料图
一位欧洲问题学者指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现在陷入“扑朔迷离”状态,虽然西摩·赫什影响力大,但在国际舆论上看,仅凭他的一篇爆料还很难认定美国就是幕后黑手。
但正如赫什文中回顾的,白宫绕过国会和其他美国司法程序秘密策划“对敌”行动,过去不止一次发生。这次承担炸毁北溪管道的巴拿马城深海特种部队,1970年代就对苏联干过类似的事。
这可能成为一个坏的趋势,这位学者直言。
什么趋势?就是在美国挑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我们可能会更多地看到它为护持霸权利益,而在一些方面不断破坏规则,包括他自己会前标榜的“规则”,不断突破底线或者说是“秀下限”。
没错,破坏天然气管道是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恶劣破坏。
瑞典等调查方说,北溪管道爆炸很可能是“蓄意破坏”。现在这个“怀疑”落到华盛顿头上,它不能再装聋作哑,美媒也不能搪塞失聪,而应拿出“专业精神”敦促华盛顿做出解释。
“是的,美国正在考虑将自己列入国际恐怖主义名单”。
当美媒《新闻周刊》评论区中都出现这样的网友留言,华盛顿不得出来“自证清白”吗?
图片来自网络
淮安异地就医办理渠道汇总(淮安医保异地就医手续)淮安异地就医办理渠道汇总:“淮安医保”微信公众号、江苏医保云AP
安丘备案托育机构名单2023 安丘实验幼儿园招生2021 患有高血压的女性怀孕可以怀孕吗?妊娠期高血压对胎的危害? 强震后美国坚持制裁,叙利亚外交官痛诉:救援飞机都不敢降落 阿里斯顿怎么样 阿里斯顿壁挂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