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从宝宝发烧看中西医之激烈争论

来源: 最后更新:22-07-16 06:18:57

导读:中西差异大这是众所皆知的,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今人们看病,已多数

中西差异大这是众所皆知的,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今人们看病,已多数人偏向西医,查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觉得中医更安全、更靠谱。

关于治病,究竟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大争议。记得就在前不久,就有一位奶爸发贴吐槽称,他老婆一直对西医有看法,生病了从来都是只相信中医。直到有一天,女儿连续发烧4天,也一直是在吃中药,而没有带去医院。最后在他强硬要求之后,才把孩子带到了医院抽血化验,结果被诊断为支原体感染。

由于耽误了治疗,不得不在医院住了十天才算康复。帖子引起了网友们对中西医的激烈争论。其实,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却没有哪一方能够最终取胜。今天我们也从宝宝发烧这一角度,看看中西医疗效哪家强。

张先生质问:虽说医学不分东西南北,可为啥他的女儿几次看中医的经历都没有好结果,反而险些造成终生遗憾。他认为中医简直就是“封建迷信”,根本医治不了病人,呼吁大家“破除迷信”,相信西医科学。

妈妈说:大病急病看西医,小病慢性病看中医?

张先生的“中医无用论”引起了坛子上妈妈们的激烈争论,有些网友认为张先生的言论太激进,中医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都曾发挥重大的作用,只是碰巧张先生运气不好遇上了庸医;也有不少网友认同张先生的观点,认为中医疗效不明显,孩子生病非同小可,还是看西医靠谱;但更多的网友则显得比较“理性”,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正确选择合理利用才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中西医治疗小儿发烧PK战

宝宝发烧,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每个家长都把宝宝视为掌上珍宝,宝宝一有个头疼脑热,家长便草木皆兵,不敢有半点闪失。但是,宝宝发烧该看中医还是西医?很多家长也犯难了。疗效好、见效快、无副作用,当然是家长最愿意见到的。那么,下面我们从宝宝发烧这一角度,看看中西医之间的PK战。

1、病因篇

【西医说】发烧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就像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了异常情况。同时,发烧也是人的身体对付致病原的一种防御措施,从某种程度来讲,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也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

这么说?西医是认为宝宝发烧不必治疗?并非如此!西医认为,发热本身虽是一种保护的反应,但温度过高则伤害机体。加上小儿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如果体温过高,宝宝就很容易出现高热惊厥(俗称抽风),这对宝宝神经系统的危害是很大的。

所以,若宝宝发烧至38.5℃以上时,就应该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方法,把温度降下来。

【中医说】有中医专家认为,发烧大多数是因为受风寒引起的。当寒气入侵人体时,“寒主收引”,毛孔紧闭,热量在体内积蓄无法发散,所以人体的温度会升高。当体内阳气规模增大到可以压倒寒气时,毛孔就会张开,通过流汗把寒气排出去,体温就会降下来。

而著名儿科专家张思莱则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偏解。她认为,小儿发烧引起的原因是很多的,大致归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中医讲的“六淫”,即风、寒、热(暑)、湿、燥、火;

内伤包括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逸。小儿属“纯阳之体”,阳气偏盛,但各方面发育又还不健全,防卫功能比较薄弱,外易受寒邪入侵,内易被饮食所伤,从而化热入里,表现出热证(发烧)来。

2、治疗篇

【西医说】宝宝发烧如何治疗?西医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物理降温法。宝宝发烧,无论体温高低,一般都适用于物理降温法,尤其对于不能使用退烧药的新生儿,这种方法更是重要。方法主要是用温水擦浴或冷敷,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大血管。这种方法有利于扩张血管,达到散热的目的。

另外,很多西医医生主张,若宝宝发烧超过38.5℃,就要服用退烧药把温度降下来。一般婴幼儿常用的退烧药是美林和泰诺林,可以作为家中常备药。

很多家长认为,西医动不动就要让宝宝输液太“坑娃”了。但其实,这仅仅是一些无良医生为“冲业绩”、为赚钱才有意为之,更多有良心的西医医生都认为,是否输液,要经过相关完善的检查后,在查明病因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判断。

他们表示,输液只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但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目前并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张思莱表示,静脉输液的优点是药物能够100%直接进入血液中,药物吸收快、见效快。但静脉输液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正确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错误使用则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严重时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中医说】西医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而中医却能“治根”。有中医师认为,西医输液是把凉的液体注入体内,以达到降温的作用,这是一种与身体对着干的行为。中医认为,身体发热,就要阻止寒气入侵,这时若用注入冰冷液体来降温,反而大大加强“敌人”的势力。因此,很多中医医生并不赞同冷敷,反而推崇热敷、“捂汗扶阳”,帮助人体的阳气战胜体内的寒气。

张思莱医生则表示,中医对于小儿退热应该辨证施治。“捂汗”只适用于风寒郁表时使用,例如宝宝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等。但小儿寒邪极易化热入里,捂汗会促使热入心包,肝风内动引起抽风,这时捂汗就好比火上浇油。她认为,中医捂汗退热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汗,以防消耗津液

3、毒副作用篇

【西医说】西医分科而治,而且分科分得特别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就要吃治喉咙痛的药、治鼻塞的药、治咳嗽的药、降温的药……吃的药多了,其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也更加难以预测、难以避免。

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不难看见出现所谓的“治好病,送了命”的现象,例如患脑血栓的老人,西医将其治好了,可他最终却因肾坏死而去世。所以,西医的毒副作用确实是它的一个“硬伤”。

【中医说】“是药三分毒”,这并不单纯说的是西药“有毒”,其实中医也有一定的“毒性”,服用不当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中医讲究“对症下药”,不是针对通行的疾病,而是具体病人的病情确定药方。某些中药药性中带有毒性,在发挥以毒攻毒效用的同时,未必有毒副作用,可一旦不对症,自然就会产生毒副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也认为自己“久病成医”,常常自行购买中药,不管所谓的“寒、热、虚、实”等,吃下去了再说。由此产生的毒副作用不能说是中药的错,而是错在乱吃药这一点上。

小编说说:第三只眼看中西医之争

对于中西医之争,小编不得不“俗套”地说,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单就过去创造的辉煌而言,中西医均拥有灿烂的历史。在西医成熟前,我国乃至世界各民族都曾依靠草本药物、传统医术治病。在过去那段时间里,中华民族能够维持着相对高的人口密度,延续着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医可谓功不可没。

而近代随着西医学的兴起与发展,西医已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依赖的医疗手段。而近现代也不乏“西医研究出先进技术”,“成为世界各地许许多多民众的‘救命术’”等的新闻故事。可见西医同样取得过非凡的成就,并且正蓬勃发展。“存在即合理”,中西医都坚挺地存在着,为许许多多患者所欢迎,所以中西医都有着他们的存在价值。

单从“宝宝发烧看中医还是西医”这一点来看,“持续高热容易引起宝宝高热惊厥”等等多个观点都是相同或类似的。从宝宝退烧的方法来看,西药能够做到快速退热,能够避免高热惊厥等后遗症。但毕竟退烧药“治标不治本”,要控制发烧疾病的原因,细菌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对病毒性感染往往束手无策。

中医通过辩证施治,采用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的原则,也常常“立功”,甚至对一些疑难杂志也有神奇的疗效。在这个“疗效为王”的社会,能够治好病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所以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值得发扬广大。

小编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不能互相排斥,更加不能说哪个取代哪个。正确掌握中西医的理论,深入了解中西医各自的缺陷,取长补短,把它们真正运用到实际临床上,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于我们的孩子。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news/jiaodian/131882.html

  • 1爆红的“加特林”和逆境求生的花炮之乡

    爆红的“加特林”和逆境求生的花炮之乡

  • 22023河北春季开学安全教育公开课直播时间+平台+入口

    2023河北春季开学安全教育公开课直播时间+平台+入口

  • 3广东开学第一课咪兔+直播观看入口

    广东开学第一课咪兔+直播观看入口

  • 4广东春季开学第一课广东经视官方APP观看平台入口

    广东春季开学第一课广东经视官方APP观看平台入口

  • 52023年春季广东开学第一课21财经APP直播入口

    2023年春季广东开学第一课21财经APP直播入口

  • 62023广东开学第一课直播间在哪里(广东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直播)

    2023广东开学第一课直播间在哪里(广东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直播)

  • 72023春季广东开学第一课手机观看平台(广东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回放)

    2023春季广东开学第一课手机观看平台(广东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回放)

  • 82023年广东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2021春季广东开学第一课)

    2023年广东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2021春季广东开学第一课)

  • 9身份证带x是什么意思 身份证号看你一生命运

    身份证带x是什么意思 身份证号看你一生命运

  • 10第二代身份证是什么意思(身份证app)

    第二代身份证是什么意思(身份证app)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