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最后更新:23-05-22 11:17:07
(1)苗圃地的选择:扦插苗圃地选择得恰当与否,对扦插苗的发根和生长影响极大。扦插苗圃地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阳光一般,不受风害,交通方便。扦插苗圃要求管理精细,特别是要经常浇水灌溉,所以选作苗圃用的土地,一定要注意符合这些条件。
首先,土地平坦,水源充足。平坦的地方便于管理,便于灌溉,特别是自流灌溉。因为在扦插整个苗期都要进行经常性的灌溉,在扦插初期差不多天天要浇水,故水源必须常年不断,最好能进行自流灌溉,以减少浇水人工。但苗圃地的排水也要方便,要求达到要灌就灌,要排就排。
其次,土壤的质地要疏松,结构良好,保水能力强,土质肥沃,而且是带酸性的,这样的土壤,茶苗的生长才会好。
此外,扦插苗圃要经常管理,培育出的苗木还要及时运出,故苗圃的选址要注意交通方便。另外,由于插穗入土不深,如遇风吹动,形成插穗与土壤接触不良,所以苗圃地要选在比较避风的地方。
根据各地经验,以排水方便的稻田作为苗圃地最适合,选用灌溉方便的旱地也可以,最好不选烟麻或蔬菜地,以减少病虫害。同一块土地,不要连续作苗圃地,最好和绿肥轮作,以改善土质,增加养分。
(2)苗圃地的整理:在做苗床之前,要进行土地规划和整理,包括翻地、平整、开辟道路和修排灌沟渠。
苗圃地的翻耕,一般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全面深翻,深度约为25厘米-30厘米,休闲地可在冬季翻耕;第二次在做苗床前进行,深度为15厘米-20厘米。翻耕时要把土块打碎。接着根据地形,进行田间设计,包括排灌水沟、蓄水坑、道路、苗床的布置,以及平整必要的通路。通常每块苗圃地的四周要建立排灌水沟,并与蓄水坑相连。蓄水坑可设在苗床两端的沟中,大小深浅可根据需要而定。
苗床的整理。苗床的方向,一般以东西向为好,这样可以减轻风害、寒害,并可避免太阳过多从苗床侧面射入。畦长以15米-20米适宜,也可10米-15米,畦宽以1米-1.3米适宜,也可1米,过宽易积水,且操作不便,过窄土地利用不高。畦高取决于地势和土质条件,一般畦高8厘米-l0厘米,如水稻田育苗,畦高要达20厘米-25厘米,以利排水。畦沟底宽35厘米-40厘米,也可视苗圃地表径流而定。
作畦前要施基肥,以饼肥较为适宜,每公顷施用量2250千克-3000千克,如施用腐熟的厩肥或堆肥,施用量应增加10倍左右。
(3)铺放心土(也称扦插土、生土、新土):心土应用酸性红黄壤土,它是把带有草根的表土扒开取得,这种土结构比较好,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浇水后不板结,酸度适中,微生物少,插穗在这种土壤中,伤口易愈合,不会出现霉烂,发根快,而且可减少杂草滋生。把取出的土要事先打碎或用孔径1厘米左右的筛子过筛,然后平铺在畦面上,厚度约3厘米-4厘米。铺好心土床面要镇压,用扁木棒适当敲打,使床面平整,表层土壤比较紧结,以便插穗与心土密接,并固定于土中。但要注意,床面的土不能敲得太实。接着还要在床面上划行,方向应是畦宽方向。
(4)不铺心土的扦插畦:整地铺心土是一项较麻烦的工作,不铺心土,可减少劳力耗费,降低育苗生产成本。具体做法是:
在近年未耕种的生荒地上铲除地表杂草,即普遍浅翻土3厘米-6厘米深,然后做好畦面和畦沟规划,作为畦沟的土壤不要翻动,规划作为畦面的,先在畦面上每公顷均匀洒施饼肥3000千克,然后翻土覆盖饼肥,翻土盖肥是不铺心土的关键性步骤,翻土必须严格按要求将土翻成180度,把底土翻到上面,因底土无病菌、虫卵,也无杂草种子,把上面的表土翻下去即把表土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翻入土中埋掉。这样180度的翻土,切不可翻得太深,一般只需要6厘米-8厘米深。翻土深度超过8厘米,会将下面贫瘠无结构的土壤翻上来,短穗发根一时得不到养分,幼苗就难以生长好。这样做好的畦直接用来扦插也很理想。
李尚福会见该国防长有个重要背景
巡察组进驻期间,国企“一把手”接受有偿陪侍,纪委介入!
山东舰穿越台湾海峡北上,台军兵推双航母“攻台”
俄大使:认为乌可能胜利是理想主义错误,莫斯科“还没动真格”
00后大学生失踪20天,家属悬赏50万寻人!监控显示,最后身影出现在桥下
议员一丝不挂在妓院醒来:都怪中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
“男子怒骂淄博老人”现场画面曝光:不是看你年纪大,我打死你!
南京一年可申请几本证书补贴? 南京一年可申请几本证书补贴的
美国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初步协议,白宫暂离“关门”走远一步
俄外长:西方向乌提供F-16战机会令局势“不可接受地升级”
员工讨要11.6万加班费,公司拒绝:你是虚假加班、恶意加班!法院:给5.6万
华春莹斥美国抹黑中国:如有能力是有罪 能否说美国有能力破坏全球安全?有能力就是有罪?华春莹反问
花3万元委托婚介找对象不成,写差评后被回复“找你当面解决” 2015年妻子约网友开房,缠绵后被装行李箱中带走,丈夫找不到妻子 就是让你当“豪猪”!美“毒刺”导弹运到台湾 海拔8450米!他们放弃登顶珠峰,救下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