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次贷危机什么意思 次贷危机什么意思?

来源: 最后更新:24-08-12 08:59:20

导读:次贷危机什么意思(一张图看懂次贷危机)。本站来告诉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次贷危机也自然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虽然次贷危机距今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其破坏力之大,影响面之广是之前

次贷危机什么意思(一张图看懂次贷危机)。本站来告诉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次贷危机也自然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虽然次贷危机距今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其破坏力之大,影响面之广是之前的经济危机未曾企及的,即使至今,不断从中寻找原因,反复琢磨也仍然会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快,资产价格依旧攀升的时期,研究次贷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前言

次贷危机的的发生早有端倪,其真正的导火索是美国的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破产,自2007年4月起,从房地产市场再到信贷市场,先是在全美范围内掀起波澜,后来逐渐泛滥到欧洲乃至亚洲,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巨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金融恐慌。2008年之后,次贷危机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有着愈演愈烈之态势,他对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深,甚至蔓延到了实体经济。并且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雷曼公司的破产,美林被收购都是次贷危机的牺牲品。更深一层次的影响在于,此次次贷危机使得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严重受挫,股市剧烈波动,致使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一度停下了脚步。

▲债务

很难想象美国建造的金融大厦也会有如此脆弱的一面,盛世浮华之后掩盖了其本身的无力,即使是美国这样信贷体制完善,相应法律健全,金融制度符合市场的国家,也爆发了次贷危机,无疑是在我们这个金融和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中国的头上敲响了警钟,以此为鉴。

▲美国银行

什么是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到底是什么?从直观上来讲,次贷的本意是指为信用低,还债能力差的人提供次一级的贷款服务。次贷的出现是大势所趋,美国人的个人消费观基本是挣多少花多少,很少存钱,即使有也不多,贷款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情况。这样的消费观便使得当地人很少一次性付清全款买房,而是长期贷款,长期贷款有很长的还款周期,所以需要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评估,达到了要求才能很好的得到利率较低的优质贷款。可是美国人的失业是常态,虽然有的能够再就业,但是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有的并没有收入,或者有着非良好信用记录,这便导致了其信用等级无法满足要求,自然而然变成被规划为了次级贷款者。而次级贷款者在购房之后还债的利率是变动的,在还债前几年,其利率固定,之后的利率便变成浮动利率,浮动利率与市场房价相关联。

乍一看,确实为广大的美国人民提供了便利,同时在2006年之前美国的住房经济一直处于繁荣状态,其利率也较低,这项政策也深得人心。但是资本之心重在逐利,随着房地产的温度越升越高,这一政策也为之后埋下了祸根。

之后美国为了给房地产降温,提高了短期利率,随之而来的是次贷还款利率的大幅提升,贷款者的还款负担加重,同时市场上的房价也在不断降低,使得购房者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十分困难。这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大批次级贷款者在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后,银行强行收回其房屋,但由于房价降温,卖不出好价格又导致了大面积亏损,这便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基本逻辑。

▲次贷危机

但为什么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会这么大呢,原来在美国,住房的抵押贷款是有抵押公司发放的,对于这类公司,为了进行资金回笼,将风险转移,便会将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其他的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将这部分住房贷款转化成为抵押贷款证券出售给各大基金会,比如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机构。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次级贷款的高风险被降低,同时由银行出售也增加了其信用等级,在有效降低其风险的同时,也会取得更高的收益,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许多投资者热烈追捧这种债券,不止是美国,全球各国的市场也争相效仿。但是由于将房产证券化之后,其现金流的产生完全是由这部分次级贷款者提供的,当经济环境差时,不但现金流得不到保障,证券的价值也会逐渐降低,甚至成为废纸,压垮了各大投资公司,比如雷曼。最后市场恐慌,金融环境不断变差,利率不断提高,更多的次级贷款者提供不了现金流,陷入了恶性循环,这就是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1.美国信贷机构忽略风险管理,为次贷危机埋下伏笔

在2007年之前的美国,房价一直在不断的上升,房地产不断上升的价值给了美国信贷机构盲目的自信心,却忽略了次级贷款及其衍生物的风险,其充足的现金流是建立在次级贷款人的偿还能力上的,但信贷机构却把偿付的保障放在了房价上了。他们认为即使次级贷款人难以偿还贷款,在目前如此高的房价上,公司也可以将房子卖出去,从而获得现金流来填补这部分次级贷款人未曾还上的现金流缺口上。同时银行还可以借此调高利率,获得更高的收入,其风险也不用自己承担。

目前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房市的繁荣带给投资者极高的回报,市场不断升温,也增到了同行的激烈竞争,于是更多的信贷机构,不管风险管理,有意放低了贷款的门槛,忽略了借款人的清偿能力,大肆抵押贷款,这些信贷机构将抵押贷款卖给了银行之后,这些风险是由银行来承担,不断降低的放宽审核标准,大大增加了银行和金融市场的风险。随着之后房价的降温,特别是2006年房价开始下滑之后,美国联邦的基准利率急速增长,贷款人的偿还金额不断升高,之前买下的伏笔在此刻生效,违约的贷款者陡增,卖出的房子又难以填补缺口,次贷危机也爆发了。

2.美国在911事件之后的联邦基准利率的不合理调整

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世贸中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紧急损失,除此之外为了排除恐怖组织更大的破坏需要进行安全排查,对于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影响严重。同时保险业也面临巨额赔款,损失严重。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和投资者们对于美国投资环境的担忧,间接性的损失才是最大的。

▲美元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自然担心会由于此次恐怖袭击造成美国经济就此衰退,于是美联储不断调整联邦的基准利率,企图恢复经济。货币政策进入减息期间,联邦的基准利率直接由6%下降到了1%,降息的操作确实带动了经济的繁荣,直接体现就是房价的上涨,但却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不断升温的房价直接导致了通胀压力的增大,为了缓解压力,从04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直接上升到了5.25%。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的压力,但对于信贷机构而言却是灾难,越来越多的违约者使得本身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房子的价值又难以补全缺口,再次引发的是次级贷款证券的价格下跌,让市场不断低迷,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

▲经济下行

3.资产证券化掩盖了本身存在的风险,导致投资群体的盲目崇拜

何谓资产证券化,通俗点来讲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是其未来又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聚在一起,然后通过结构重组,将这部分即将产生的现金流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证券,持有证券,便可以拥有该现金流的未来收益权。

次级债的产生便是如此,因为只要凡是有风险的都可以转化为证券。由于证券化的过程是十分不透明的,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发行债券,会故意隐瞒一些对发行不利的消息,故意忽略次级贷款者的还款能力等等,甚至会聘请所谓的信用评估机构来对自己即将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估,等级越高,越容易被银行接受,而且价格也更高。

如此操作最后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投资者和基础资产越离越远,模糊了投资者和基础资产之间的关系,大大增加了投资者个人对证券的风险评估,随着证券的不断交易,一环套一环,整个资金结构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为危机的爆发创造了良好的温床。当债券投资者发现借款者无力还款时,或者自己持有的房屋贷款证券化的债券会发生贬值,甚至只是有可能贬值时,往往会引起恐慌情书,急于抛售。这势必导致了次级房贷的金融链条熔断。

▲证券交易所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次贷危机成为了拖累美国经济的一大累赘,也是中国和全球经济受到影响的导火索,在上述深入分析了没货的次贷危机之后,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金融创新稳中求进,需要谨慎经营

金融业的发展时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实时对金融创新进行审视,牢牢把控住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和服务的目标,保证金融业的发展时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这对我我国民生水平的提高才是有益的,不能将国民当成生生不息的韭菜。此次的次贷危机就是美国的金融业过度发展了,对于当时人民的生活需求来说,该程度的发展实属过头了,改变了金融业的服务目的,而是变成了一种少数资本家敛财的手段。证券这些都是金融业的新型手段,确实能够达到让金融业充满活力的状态。但是这些交易大多都是人们平时不太容易接触到琢磨到的东西,大大超出了以服务为目的的需求。

任何金融产品的目的都应该着眼于实体经济,要符合居民,企业,市场的需求,不能过度发展那些强调以牟利为目的的创新产品,才能做到金融业的平稳发展。一切应该按照谨慎经营的原则,来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防微杜渐。

2.充分健全诚信和监管系统,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飞快,金融产品业在不断开发出来,涉及到个人信用的产品不在少数,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体系虽在改进但也不健全,若是不能充分将个人信用和金融产品结合起来,那势必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且一旦建立好了个人诚信系统,便需要完全按照流程来进行风险评估,实行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方式的贷款,现目前即使可以进行次级贷款,也要严格审核个人信用,不断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同时也需要严密监测实体经济的波动情况,加强金融业和实体服务业的关联,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体制,一旦发现苗头便需要将危机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标签: [db: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news/jiaodian/594216.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