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为保胎申请停薪留职遭开除 孕产期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来源: 最后更新:24-04-25 03:07:05

导读: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生子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且每个女人在婚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生子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且每个女人在婚后都要经过生孩子这一阶段。由于女人从怀孕开到生产再到坐月子,至少有一年半时间不能像孕前那样“认真”工作。所以,好一些公司不愿意聘请即将准备生孩子的女性为职员。哪怕是一直是公司的老员工,当遇上了怀孕生子之事,有时候也会豪不‘客气’。

但如今的年轻人应该都知道,孕妇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维护孕产期女性的权利,国家法律明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其基本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

虽孕产妇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如果你不懂法,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话,就只能自己吃哑巴亏了。反之,如果能拿起法律武器,则可以有效的保护好自己。孕产期间,女人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小编收集了两个实际案例,供大家参考:

女子拒在公司哺乳遭解雇

拒绝使用没安窗帘的哺育室被解雇,请假保胎遭开除……日前,东莞中院公布部分女职工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法官称,东莞女职工群体庞大,女职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时,用人单位应依法给予特殊保护。如怀孕7个月的女工,不能安排加班或夜班、女工孕检请假应照发工资等。

吕小姐2004年入职东莞某公司,2012年6月育有一孩。小孩1周岁前,吕小姐每天回家哺乳1小时。后该公司设置“哺育室”,要求吕小姐必须在哺育室哺育。但哺育室缺少窗帘、门锁、桌椅等设施,吕小姐拒绝在此哺乳。双方发生争吵,最终公司在2013年年初将吕小姐解雇。吕小姐起诉公司索赔。

法官认为,吕小姐在孩子1周岁内,每天1小时的哺育时间是其法定权利,被告公司应当予以保障;公司设置哺育室是正确的,但应当提供方便、保护隐私。该公司的哺育室显然未做到,因此判吕小姐胜诉。

35岁的吕某是东莞某电脑公司女工,因怀疑出现先兆性流产症状,于2013年1月10日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为期2个月。期满后吕某出于保胎目的,委托同事将停薪留职期延长4个月,但公司不予批准。随后吕某提交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公司依然不批准。2013年3月14日,公司以吕某旷工3个工作日为由将其开除。吕小姐将公司告上法庭。

法官认为,用人单位应依法保障妇女在孕期受特殊保护的权利。吕某向公司递交了相关证明需要休息进行保胎治疗。公司决策层不予批准缺乏理据,后又将其开除,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判决公司赔偿吕某47838元。

以上两位女性都遇到了自身权益受损的情况,但都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进行捍卫。我们都知道,哺乳期女性可以享有更多的权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哺乳期女职工享有的权利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九条:“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有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安排上夜班及加班加点。女职工哺乳期内,不得接触铅、汞、砷、苯、三硝甲苯等有毒物质。

各种相关法律都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责任人及直接责任人,除责令其改正外,还要视其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及行政责任。

如果哺乳妈妈在劳动权利受到了侵犯,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公司在照顾哺乳妈妈方面做得很好,那么职场妈妈也要兼顾好哺乳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既能保住自己的岗位,又不影响宝宝的喂养。

职场妈妈的前期准备

1、必备用品之吸奶器:在返回工作岗位前3—4周时开始使用吸奶器,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熟悉这种方式。用吸奶器抽奶所需时间一般为每次15分钟,加上清理的时间整个过程不超过20—25分钟。最初的几天可能只吸出少量的奶。

冷冻起来的奶足够孩子吃上一整天,直到你下班回家。这样可以令你不必疲于奔波,因过度劳累而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奶水的质量威胁到孩子的健康。

2、找到可应付紧急情况的亲人:回去工作不管从情绪还是体力上来说都是很疲惫的。你刚刚适应了妈妈的角色,突然同时又要投入另一个角色,每天下班后你都会觉得很累。与丈夫商量一下,让他帮你分担一些家务,这样会让你轻松很多。

同时也让他体会到同时扮演两个角色的感受。另外,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请朋友或亲戚帮忙。也许是帮着做做饭、买买菜,或仅仅是请他们随叫随到”应付一些紧急情况。

3、教会宝宝用奶瓶:在让宝宝完全用瓶子喝奶之前,应该给他一个充足的适应变化的过程。可以在每次喂奶之前或喂奶快结束的时候,让他吮吸一下人工的奶嘴,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因为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喝奶方式。

但是太早使用奶瓶,很可能宝宝会不适应,要在宝宝出生一个月左右开始让他练习使用奶瓶,否则超过2—3个月他就会很难接受用瓶子吃奶。现在市场上有专门的学饮杯”,可以让宝宝很轻松地适应用瓶子喝奶。

4、为宝宝培养一个保姆:保姆可不仅是去找一个那么简单。你需要对宝宝的保姆做一些适当的培训。教给她必须的急救常识,帮助她熟悉你家附近的情况。起初的几天可以只让孩子和保姆呆上几小时,慢慢适应这个变化。

每天要求保姆详细地汇报和孩子在一起的情况,自己也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觉得保姆不合适要马上更换。找保姆不仅仅是让孩子有人带,也给自己留出时间调整,适应离开孩子的感觉。

5、选择合适的哺乳装:选哺乳装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带纽扣的开身服装是最实用的。

(2)颜色最好与奶渍的颜色相近或相同。

(3)衣服里子要100%纯棉的,吸水性要好。

职场妈妈怎样母乳喂养

1、为宝宝储备母乳:母乳之珍贵无可取代,当妈妈跟孩子分开时是有能力供给宝宝足够的母乳的,需知道的是如何适当的储存奶水供给婴儿食用,并确认保姆知道怎样处理你预先为宝宝留下来的母乳。

2、挤奶:不要因为母乳在刚开始挤的比较少而灰心。多练习的话妈妈可在15分钟内挤出好几盎司的,而且每一次挤的数量都不一定是一样的。妈妈可以在回去上班前先练习,将挤好的奶存于冷冻室,让照顾婴孩的保姆来喂他。

3、用挤奶器:使用挤奶器须遵照制造商的说明书。每天要清洗与杀菌,买前最好也请教有经验的妈妈看那一种较理想,国际母乳会不建议有一种橡胶圆球的挤奶器,因为这种的挤奶器用力大小不好操作,且吸奶效果不好。

4、何时、何地挤奶比较适当:有些妈妈在开始上班前先挤好奶汁并储存,预作库存。还有些妈妈只在前一天预先挤足够的奶汁留给婴孩隔天吃。通常妈妈都在早、晚各挤一次, 以备白天不在时有足够的奶留给婴儿。

5、怎样喂婴孩吃奶:不要因为你将回去上班而急于在头几个星期给婴儿用奶瓶,有些婴儿知道妈妈在旁边而不愿意吸食奶瓶,但当你不在的时候,他很自然的能从保姆那里接受奶瓶。若你的孩子不愿吸奶瓶,可暂时用杯子做为喂食器。所以最好在你上班之前让保姆和婴儿相处熟一点,并使保姆在你要真正开始上班之前尝试用奶瓶喂你的婴儿。

6、帮助保姆喂母乳:你须让保姆了解你要让小孩吃母乳,应该有喂母乳的那些常识,确定保姆知道你不要小孩吃配方奶或非经你允许的其他东西。

7、照顾好你自己:试着用闹钟提前20分钟把你叫醒,然后用这时间来喂奶,这样他满足了,你可以打扮你自己、准备一天的东西,然后再喂你的婴孩一次才出门。

职场妈妈如何挤奶

要做“背奶族”,首先当然是挤奶。有的妈妈自己用双手挤奶,有的妈妈会选择挤奶器,这两者都是可行的。

双手挤奶:如果是妈妈自己用双手挤奶,先要洗干净双手,并准备好杀过菌、消过毒的容器。接着,将拇指放在乳晕上方,其他四指在下面托住整个乳房,然后轻轻挤压,使奶水流到容器中。当奶水不流的时候,放松片刻,再轻轻挤压。这样有规律的挤放动作进行3—5分钟后,再换另一边乳房挤3—5分钟。如此交替,将两边乳房奶水都挤出来。挤放时,手指不要滑动,以免不断地摩擦乳房,致使乳房皮肤受伤。

吸奶器挤奶:如果选择用吸奶器挤奶,也要事先做好清洁工作,然后按照吸奶器说明书进行就可以了。妈妈可以在上班前一两周开始练习,然后把挤出来的奶放在瓶子里喂宝宝,让宝宝习惯用奶瓶吸奶。

上班后,无论你的工作多么忙,妈妈都应该保证每3小时挤一次奶。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奶涨,同时也保证了泌乳量,使母乳喂养可以更好地继续下去。

母乳保存期限

室温保存:

初乳(产后6天之内挤出的奶)——27—32℃室温内可保存12个小时。成熟母乳(产后6天以后挤出的奶)——15℃室温内可保存24小时;19—22℃室温内可保存10小时;25℃室温内可保存6小时;冰箱冷藏室保存:0—4℃冷藏可保存8天;

冷冻保存:母乳冷冻保存与冷冻箱的情况有关:

如果是冰箱冷藏室里边带有的小冷冻盒,保存期为两周。如果是和冷藏室分开的冷冻室,但是经常开关门拿取物品,保存期为3—4个月。如果是深度冷冻室,温度保持在0℃以下,并不经常开门,则保存期长达6个月以上。

储存过的母乳会分解,看上去有点发蓝、发黄或者发棕色,这都是正常现象。

职场妈妈是最辛苦的,不仅要喂养宝宝,还要努力工作,将两者都兼顾好。如果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哺乳妈妈一定不能息事宁人,要懂得保护和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在工作和哺乳之间做好权衡,争取能够两不耽误。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zuomama.com/news/jiaodian/568341.html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06-2022 做妈妈育儿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2035435号-3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f#zuomama.com (请把#替换成@)